《弟子规》与德育的关系
《弟子规》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描叙以便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以很大的启示,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寻找真正的出路。
一、《弟子规》与德育的内涵
德育可理解为以德育人它的具体要求是教育者自己本身要有德,即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自己独特的思维。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内得于己外得于人 从教育者本身的角度来看主要在于身教和言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有其自身的领悟能力并将教育者所教导的内容内化于自身的领悟。德育工作应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此乃因材施教也。如果不能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培养的话,那么德育的内化过程就不能得以实现。德育也可理解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被教育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德育工作者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真正的德育是一种愉快的活动。受教育者会有一种有所领悟的欢喜感,教育者也会因其给予被受教育者的帮助而心生欢喜。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按照人的本性,按照规律对人进行向上向善的教育。《弟子规》所包含的德育思想孝敬父母,《弟子规》缩了儒家德育教育的要点:“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此句经文强调对父母的恭敬之心。一个人要想拥有美德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即从孝敬父母做起,百善孝为先。
二、《弟子规》与现代学校德育教育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不少媒体管道网路中的有害资讯以及一些电视、书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弟子规》中“非圣书,摒无视,蔽聪明,坏心志。”“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德有伤,贻亲羞”的训导对增强青少年反暴力、远色的自觉性极具意义。正如孔子所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古语道:“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戒淫是守身之要。对网上传播的一些黄色内容,大学生更应摒弃,自觉抵御网上的黄色垃圾侵蚀我们的校园,色情读物百害而无一利。在生活、学习中大学生要
严于律己。古人每时每刻无不注意自已的言语和行为,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古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即使碰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而当今的大学生黑白夜颠倒,生活上根本没有规律可讲,生活规律已经极度的混乱。没有丁点的耐心与自制力,对人对事物也缺乏必要的恭敬心。谨的思想更表现在与人相处和独处时的行为表现,在与人相处时做到谨言慎行,身边的人便会很尊重你,很信任你。独处时能够谨小慎微能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当今学校学生不管是做人抑或是做事情都缺乏谨的思想。很多大学生做事比较感情用事,有些甚至比较武断,缺乏三思而后行的谨慎态度,与同学相处也表现的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与耐心,独处时更是放荡不羁,不会反省自己的过失与不足,有困难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却总是怨天尤人。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信乃人言 故作为学生必须说到做到。但当今学生的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如违约还贷引发信任危机,考试抄袭成风,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人际关系冷漠你猜我疑。为什么当今学校的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本身缺乏羞耻心与责任心。没有对自身的使命与志向有个清醒的认识。人的一切的丰富性都被抽象的数字掩盖了。《弟子规》所讲的孝道,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各种人品的修养和行事的规矩都有利于这种爱、真实和诚信等品德的培养。《弟子规》教我们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迁善、改过,使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树立好品质。
三、《弟子规》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的核心是孝,而父慈子孝是自然的道理, 给学生讲解为何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以古圣先贤如何孝养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作者在教学中着重提倡孝道,孝的德行开了,其他善的德行自然会开。同时教给学生孝敬父母,学生对老师的恭敬之心很容易产生,在校园内学生遇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大大改善了现今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如何使道德观的教育进一步深入人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穿着上讲攀比,爱吸烟、讲吃喝,违背《弟子规》中“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勿生戚”的教言。有农村来的大学生对到校探望自己的家长不大理睬,怕他们“老土”丢面子,学识高却缺乏起码的孝心。以上这些都需要对照《第子规》加以改进的。
《弟子规》的核心是孝,而父慈子孝是自然的道理,给学生讲解为何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以古圣先贤如何孝养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作者在教学中着重提倡孝道,孝的德行开了,其他善的德行自然会开。同时教给学生孝敬父母,学生对老师的恭敬之心很容易产生,在校园内学生遇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大大改善了现今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