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草的写景美文
东北冬天的寒冷是人所共知的。为了御寒,人们在穿戴上除了棉袄棉裤以外,还有棉大衣、棉猴、皮袄、皮裤、棉胶鞋、棉皮鞋、大头鞋、狗皮帽子、手闷子等。后来发展变化很大,新式的御寒衣物接踵而来,像羽绒服、皮夹克、保暖衣、皮靴子、二棉鞋等,种类繁多,既保暖又轻便,用棉花做的棉袄棉裤几乎就很少有人穿了。
过去的御寒衣物虽然比现在要少要单一些,但是却非常具有特点。不说别的,只说脚上穿的吧,除了很普遍的棉胶皮鞋和棉布鞋之外,还有毡靴子,尤其是那种叫作靰鞡的鞋,非常独特。靰鞡来自于满语,就是皮鞋的意思,也叫土皮鞋,跟现在的皮鞋在形状上完全不同。这种鞋不是一般的皮鞋,也不是一般人能穿上的,更不是谁都能做的。我记得农村里赶车的老板子常穿这样的鞋。这种鞋的特点一是大、长。所谓的大,是说鞋底鞋面宽大,平底无根,穿在脚上有船一样的感觉;所谓的长,是说这种鞋前面撅出个尖来,比一般的棉鞋长出半个还多。二是制作麻烦。靰鞡一般选择牛皮、马皮或猪皮作为原料,一般人家的手工做不了,需要专门的工具、模具,而且选择的皮质要好,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需要通过烘、烤、焙、制等诸多环节。三是有独特工艺。这种鞋也和其他的鞋有共同之处,就是也有鞋底鞋帮鞋舌头,有孔有带,不同之处是它有独特的褶儿,这种褶不仅让轨靴美观,也起到一个伸缩作用,脚大脚小都可以穿。四是冬天穿的,其主要作用是御寒。五是要有特定的内置物来相配,这特定的内置物就是靰鞡草,后来也俗称乌拉草。
靰鞡草是东北草原和山里的特产,多生长在低洼地带和沼泽之中,那沼泽地带的塔头墩子上长着的一丛丛的草就是靰鞡草。草的形状也很独特,颈叶细长,呈棱状,高度大概在六七十厘米上下。一般是在秋天割取,拿回家后,捆成小捆,挂在墙上或者木杆上晒干。使用时,用木头榔头反复槌打,把轨靴草槌软,以不喇手为宜,然后絮进轨靰鞡里,再伸进脚,就可以体会靰鞡草的温暖了。
轨靴草的特点是柔软暖和,对皮肤无刺激,抗寒能力强,保暖时间也长,且耐汗。脚被包在里面很舒服,尤其适合赶远路。农村里车老板赶车出远门,都会穿絮上靰鞡草的靰鞡,晚上回到家,再把靰鞡草拽出来,放在炕上热乎的地方炕干,第二天再用。一般不是汗脚的人,絮一次靰鞡草能用三五天,甚至一个礼拜。
晚上睡觉,到后半夜3点多钟的时候,夜阑人静,就会听到镇子西北传来马蹄敲打柏油路面的声音,其间也会有车老板吆喝马的声音,还可以听得见车老板甩鞭子发出来的清脆的鞭哨声。有时候,车老板在车上坐久了坐累了,或者是腿被冻木了,就会下车来跟着车小跑一会儿,脚下靰鞡的铁掌敲打路面的“嗒嗒”声非常有节奏感。听到那个好听的声音,我常常再无睡意,一直将那个声音从镇子的这头儿送到镇子的那头儿。在乡村冬天的夜晚里,这样的声音似乎就是那种天籁般的,清脆而又悠扬。
我虽然没有靰鞡也没有穿过靰鞡,但是我用过靰鞡草,学着大人往靰鞡里絮靰鞡草的样子,往胶皮鞋里絮。秋天,我和小伙伴儿们到草甸子上,踩着塔头墩子,割来靰鞡草,挂在绳子上晒干。冬天的时候,用榔头槌打,但是由于不得要领,我槌的轨靴草没有大人槌的软乎,往胶皮鞋里絮的时候,絮得不匀称,不是弄出个洞来就是赶出个包来,脚伸进去十分不舒服,常常会有刺脚的感觉,而且穿着穿着,那靰鞡草有时还会全都滚到脚面上来,于是,脚底下就会冰凉,冻脚。再加上我的脚爱出汗,靰鞡草湿乎乎的,用过一次保暖功能就下降了。因此,我常常为使不好靰鞡草而苦恼。
如今,再也见不到有人穿靰鞡了,也没有人再使用靰鞡草了。但是,在我的心里,靰鞡草依然是那么充满了温暖。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