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缘何跌落凡间美文

文章 2019-07-15 01:41:28 1个回答   ()人看过

1979年,英国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访华。来到上海后,中方特意安排了一批学琴的孩子为他演奏,希望大师能够指点一二。梅纽因欣然应允,笑眯眯地闭目聆听,当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拉动琴弦时,他突然跟前一亮,兴奋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小孩紧张地回答:“我叫金力,今年10岁。”梅纽因不吝溢美之辞地对陪同人员说:“我喜欢他纯朴自然的演奏,他的音乐是从内心流出来的。”

金力的命运就此改变。梅纽因回国时带上了金力,他要亲自栽培这名音乐神童。此事在当时的中国引起极大轰动,人们都预言,金力天赋异禀,加上大师悉心培养,前途不可限量。就这样,金力开始了梦幻般的音乐之旅。他先是就读于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两年后即与钢琴大师帕逊合作,录制首张小提琴独奏曲专辑。15岁那年,金力应邀在法国尼斯艺术节举办首场个人独奏音乐会。16岁那年,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与伦敦皇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此后,他又与梅纽因在联合国大厅同台演奏了一场全球转播的音乐会,《纽约新闻报》评价当时的盛况说:“暴风雨般的掌声几乎冲破了音乐大厅。”

以金力当年的发展势头,今天应该成长为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家才是。然而,当他的晚辈李云迪、郎朗相继崛起后,他却莫名地销声匿迹了。如今,他已经结婚生子,定居新加坡,是新加坡交响乐团的普通一员,过着平凡的生活。从赫赫有名的天才神童到默默无闻的普通乐手,金力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呢?

从梅纽因音乐学校学成后,金力带着满身的光环回到国内。或许他已经习惯了国外崇尚个性的教学方式,当国内老师对他的演奏细节严抓细抠时。他很不适应,质疑地问:“非要这样吗?梅纽因先生一直鼓励我自由发挥。”老师向他解释:“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所长,但你现在应该适应我们的做法。”他嘴上不再说什么。心里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有过那么辉煌的履历,根本没必要再抠什么细节。金力更加抵触的是文化课学习,历史、科学等知识令他头疼,他曾费解地问老师:“我作为一个小提琴手,学这些不相干的东西干吗?”老师说:“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一个音乐家必备的素质,如果只注重专业技能,只会成为一个演奏机器。”他轻蔑地一笑,他只相信自己日臻完美的演奏技巧。多年以后,金力回顾这段往事,不无感慨地说:“适应能力差。不注重全面教育,窒息了我的发展空间。”

金力的音乐天才与不俗经历还是让他轻易获得了很多机会。一次,国际上举办小提琴比赛,领导首先想到了他,派他去参加。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良机,但金力却并不珍惜。他太自信了,一个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过的人,一个与梅纽因同台合作过的人,怎么会看重这样的“小场面”。比赛日益临近,他不仅不刻苦练琴,反而优哉游哉,仿佛胜券在握。这次比赛成为他人生的又一次转折。因为主观不重视,又疏于练习,他发挥得很不好,结果一个奖也没拿到,空手而归,让无数满怀期望的人大跌眼镜。金力瞬间从天堂跌入地狱,深感愧对梅纽因,一度见到小提琴就害怕。终于,他极度自信的外表下包裹的自卑日益凸显,亲友劝他:“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他情绪低落地说:“不,是我能力不行,或许我根本不是学琴的料。”从此,他用更多的时间自怨自艾,极少练琴。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却让他长久地一蹶不振,身边的朋友都议论说:“性格将成为金力音乐发展的最大阻碍。”

梅纽因不愿看着自己的爱徒就此沉沦,不断来信鼓励,金力对恩师的依赖也越发加剧。20岁那年,在梅纽因的极力帮助下,金力再次被保送出国,到美国印第安纳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小提琴家京戈。梅纽因阅人无数,深知金力性格上的巨大缺陷,经常鼓励他:“打开自己的胸怀,去接触音乐以外的世界。”金力从印第安纳音乐学院毕业后,梅纽因又煞费苦心地为他谋划出路。他语重心长地对金力说:“你目前还不适合当独奏家,先去乐团工作吧,一边做音乐,一边学习做人处世。”

虽说金力对梅纽因敬仰有加,但这一次却无法理解老师的好意,他固执地说:“不,我希望独自绽放在舞台上,而不是淹没在一群人中。”他拒绝了梅纽因为其安排的乐团工作,留在英国苦苦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金力认为,以自己无懈可击的演奏技巧,加上梅纽因这座“靠山”,迟早会重现昔日光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梅纽因可以提携一个神童,却不能捧红一个大师。1999年,梅纽因溘然长逝,金力最后的梦也随之破灭,万念俱灰地回到广州。随着时光的流逝,他身上残存的星光也渐渐黯淡,性格变得更加内向,整日沉默寡言,人们都说他:琴哑了,人也哑了。几经辗转,金力最终来到新加坡。只是,在新加坡交响乐团最后一排的某个座位上,有谁还记得当年那个风光无限的天才神童呢?

如今的金力,回首往事,已能坦然面对。关于成长,他有着三点切身的体会:一、刻苦用功。即使是天才,也只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要出成绩关键要下苦功。二、全面教育。无论是音乐或其他专业,全面的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历史知识都是思想之能源。三、学会做人处世。人是活在社会中的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开心胸去融入社会,比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更重要。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