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的艺体类学生英语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文章 2019-07-15 01:38:40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从本质上来说, 英语教学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传播者, 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学生是传播接受者, 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者。教师和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履行自己的责任, 双方共同努力改善现状, 才能切实提高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传播的多重循环模式; 教师; 艺体类学生;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学习;

一、传播学及传播的多种循环模式

90年代, 克雷宾多夫 (Klaus Krippendorff) 提出了传播的多重循环模式。他的理论框架将行动主体的反思性监控和社会实践的概念引入传播控制过程, 认为人们总是在其认知能力的连续性中控制其理解的, 从接受传播信息到知识理解的建构便在一个反思性的循环中进行。由此, 传播理论的重心, 从对信息的正确编码解码, 转向由主体反思性牵引的动态的认知结构[1]。

传播学中的多重循环模式将传播与反思相结合, 指出传播过程是传播与反思相结合的循环过程, 是在传播主体的反思性的驱动下进行的多维度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传播者和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中的双主体, 他们的认知反思能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影响到传播效果的成败。而英语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 所以将该模式中的反思性理念引入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与学的实践中, 把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学习同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和实践相结合, 分析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反思交流过程, 有助于艺体类学生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教师在教学传播实践中“教”的反思

教师处于课堂教学传播活动链条的第一个环节, 是教学活动的发起人, 也是教学内容的发出者。因此, 教师在教学传播活动中的反思不仅决定着教学传播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也决定着教学传播的效果。

(一) 教师角色的反思

传播学认为, 传播者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 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并表现出特有的行为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审视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合作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既是教学艺术家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批判主义认为教师是适应学生发展变化的变革者。由此可见, 教师的角色是多维的, 在教学过程中被赋予的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教学中不同的教学行为模式。作为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 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别训练, 促进他们更顺利地学习英语。如大多数艺体类学生发音不准确, 任课教师可在每节课前进行简单的语音训练让他们跟读;在一些口语任务中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又难于张口, 这时, 授课教师可选取供他们模仿套用的句型结构让其进行仿说, 为以后的口语交际做准备。惟其如此, 艺体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合作者。同时, 教师也应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情景模仿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了解不同专业及不同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选择不同的教授方式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源, 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反思会影响到整个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因此,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承担的角色, 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 教学传播内容的反思

传播内容是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要素之一。教师作为教学传播内容的发起人, 在课堂传播中充当教学内容传播源和教学信息“把关人”的双重角色。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 决定内容的取舍。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或补充资料时应了解自己所代班级学生的知识储备, 了解他们的思维特性、情感态度等, 根据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认知水平选取难度适中的单元或章节、或补充与所授内容难度相关的资料, 以免因词汇量过多、信息量过大或难度过大而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艺体类学生授课内容的选择可以结合他们的专业特性, 选取与他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单元内容, 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从而推动英语学习的进程。对授课内容的反思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性更强, 更有针对性, 更有成效。

(三) 教学传播技巧的反思

传播技巧是传播者为达到某种传播目的, 在加工信息、制作符码、传递信息的实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段。教学传播技巧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及方法。在教学设计环节, 艺体类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建立在其需要与兴趣的基础上, 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职业生涯和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兼顾人文性;听说的能力应得到加强”[3], 教师应以此为目标,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师生互动等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怎样有点有面、有张有弛地推进教学, 以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或方法来讲解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或是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听说技能, 课后布置什么样的任务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活动或任务是否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等。但由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面对不同专业学生, 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不同, 心理需求也不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如注意力集中度、课堂参与度及课堂反应等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使他们保持学习新鲜感, 乐于接受所学内容。事实上, 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学传播技巧的源泉, 而教学传播技巧的反思能够使教师灵活地制定教学策略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实践。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是主观的、有意识的、能动的行为, 并且是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一种行为能力。

三、学生在教学传播实践中“学”的反思

学生是教学信息传播的“目的地”, 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另一主体因素, 教学传播活动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 而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行为。纵然教师有千般武艺, 如果学生不能主观能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因素, 教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一) 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反思

传播学认为, 受众的心理现象即他们在接受信息时的态度和动机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艺体类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信息, 他们可以被动地去接受, 也可以积极地选择并主动地奔向这些内容, 他们在接受信息时的不同态度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被动的学习行为中, 他们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 被动应付所学内容、死记硬背、机械地去接受, 学生属于刺激—反应式的学习链条中, 而不会主观能动地去反思所学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主观、能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 有助于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而理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 传播学认为, 在信息接受活动中, 受众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加动机和内发动机两种。就信息接受的实质来说, 它是以接受者为主体的一种独立的积极主动的接受活动, 而不是受外来力量的驱使、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活动。因此, 内发动机的作用应该大于外加动机的作用。内发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内部动力, 对他们的学习起积极作用。艺体类学生应该从内心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放眼世界, 立足长远, 确立远大的目标, 才能有助于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 并将动机转化为英语学习的持久强大的推动力。此外,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他们也要主动去反思自己是否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情绪、是否有足够的学习信心等, 从而分析自己英语学习的内发动机是否强劲, 并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及时探究, 不断地调整或改正自己的一些学习行为。所以, 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从主观上决定了英语学习的成效。

(二) 学习策略的反思

受众接受信息的策略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或整体策略。[4]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学习方法来具体调控学习活动两个方面。学习策略是学习的控制系统, 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5]艺体类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从宏观上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 分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特点, 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 分清学习主次, 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采用的一些方法, 反思并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要反思如何将一些学习方法结合具体的英语学习环境加以应用, 使英语学习更高效。也就是说, 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较高水平学习策略的基础。因此, 学习策略的反思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接受度, 学习策略的把握关乎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效。

诚然, 在教学传播过程中, 传播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教”的反思和学生学习中“学”的反思不是彼此孤立、独立存在的, 他们是相辅相成、双向交互的反思交流过程。教师“教”的反思以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为依据, 而学生“学”的反思水平在很大层面上依赖于教师的启发和指引。两者的反思都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摸索而来的, 是主观的、有意识的、能动的行为。他们的反思既是对过去教学与学习经验的总结, 也是计划下次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依据。事实上, 在教与学的实践中, 除了这些涉及到的主要的反思内容外, 需要反思的其他层面还很多, 如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理论修养及科研成果等, 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学生也要从更广阔的层面如英语学习的大环境、英语与各学科的联系等来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现状, 开阔自己的视野,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所以, 在教学传播实践中,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整体, 要重视教与学反思的整体性, 才能提高教与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与学的反思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而又不断上升的过程。

艺体类专业学生作为英语教学中的特殊群体,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 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他们自身而言, 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而基于传播效果的课堂教学反思, 客观上反映了课堂教学传播活动的规律, 强调了传播主体在教学传播中的主观能动反思性是提高课堂教学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深化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师及学生必须摆脱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的束缚, 主观、能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学习行为, 从而发现教学及学习中各自问题所在, 并针对所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在随后的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加以改进, 之后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 再实践、再反思。正是在这样的持续的反思性实践中, 教师不断摸索出了适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学生也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惟其如此, 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 反思性教学与反思性学习对于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与学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予敏.论传播与人的反思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 (3) .

[2]石教旺.艺术类本科英语课程评估与建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0) .

[3]孙晋莲.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4]王朋.大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