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学详细教案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1、气候的定义
气候: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
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提问:“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气象”——风、雨、雷、电等一切大气物理现象;
“天气”——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象;
“气候”——全球或某一个地区,一段时期内,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总结出了气候和天气的不同之处:“你预测的是气候,而经历的是天气。”
2、全球气候成因
(1)太阳辐射因子——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弱等。
(2)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折射、散射等。
(3)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4)人类活动因子——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变化对气候起作用。比如改变地面的植被、兴修水库、向大气排入各种气体等等。
3、气候的分类根据世界各地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气候带划分若干气候型。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相似性)
气候型:同一气候带内不同地点因自然条件等不同划分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差异性)
划分标准:气候带——等温线;气候型——降水和地形因子。
(1)柯本气候分类法——实验分类法
目前最被广泛被使用的气候分类法,由德国气候学家柯本提出的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基于认为自然植被的生成,乃源自气候的特性,故描述气候的最佳方式为自然植被。首先根据全球的气候分成五个主气候带(A、B、C、D、E),其中除B(干旱带)是干旱气候外其余为湿润气候,各带中又以气温和降水为基础,考虑年度与每月气温,以及降雨季节的变化,参考植被分布
来确定划分出若干气候型。
优点:
①首次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
②方法简便,划分界限明确,与自然景观比较符合。
缺点:
①把干燥气候带(B)与A、C、D、E等四个气候带相并列是不妥的。A、C、D、E等是按温度来分带的,而B带的划分是依据干燥指标。
②柯本分类只注意气象要素的温度、降水、分析,忽视了高度因素,使垂直气候变化与纬向气候变化没有差异。
③柯本气候分类法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2)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成因分类法(14)
斯查勒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天气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
因此他首先根据气团源地、锋面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并兼顾高度,确定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限,将全球气候分为4个气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气候副型。
优点:
①考虑到了气候的真正形成因素(气团、锋、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②将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差别开来
③考虑到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和内陆的差异
④分类法中采用定量的指标
缺点:
主要是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美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
(3)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目前我国现行高校地理系教材中所采用的气候分类法是经北师大地理系教授周淑贞等人,在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基础上,兼顾气候典型特征提出的一种气候分类法。
该方法认为,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的诸因子,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采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
件本身来确定。按照上述原则,周淑贞以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季风气候类型,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带四大类。
(一)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辐合带、瓦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带可分为5个气候型,其中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又可划分为3个亚型。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内,宽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尔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伊里安岛一带。这里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很大,因此长夏无冬,各月平均气温在25du3-28℃,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一般小于3℃,日较差可达6~12℃。由于全年皆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风力微弱,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多雷阵雨,因此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
大,这与赤道辐合带位置的变动有关。
2.热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正当迎风海岸,全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25℃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皆小。由于东风(信风)带来湿热的海洋气团,所以除对流雨、热带气旋雨外,还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较集中,无明显变化。
3.热带干湿季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是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辐合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是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散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是为热季。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世界地理学详细教案]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