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探讨教育论文

文章 2019-07-14 23:31:41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体现为知识情景建构观,学为中心观,教学互动观。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必须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改变目前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双语教学的启发作用,提出了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双语教学 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日益综合化和国际化。此外,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要求也将双语教学的推进提到了教学改革的日程。因此,思考适宜的、富于实效双语教学思想、模式、方法等问题就成为了比较现实与迫切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

二、理论基础

(一)关于双语教学的界定

双语教学,教育部评估方案中对于双语教学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程除外)。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浸入型双语教学,即在学校使用学生非母语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课程的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全部转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从目前来看,国内高校采用的主要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理论领域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或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角色定位和环境等方面。

知识情景建构观。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主动的加工、选择和处理,获得自己的理解。这里面包含同化与顺应两种模式。同化是把外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丰富和加强了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学习者已有的认知与外部信息出现了矛盾,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学为中心观。知识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与经验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构建而成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主动者,学生对获得的信息通过理解、提问、解释和应用等方式进行建构与再建构,才能得到认知结构中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学互动观。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它是师生合作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学形式的多样、自然的学习氛围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双语教学需要有所突破,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建构主义从新的视角探讨学习问题,强调学习是在新的情境下,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互动的结果。融专业教育与外语教育为一体的双语教学,非常需要学生以更大的主动性、自觉性去学习。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生动、仿真的环境,利用授课、质疑、查询、讨论、总结以及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学习,最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得到提升,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建议

(一)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层次的重要措施。双语教学是将同样的科技知识,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阐述与研究,由于思维差异和方法的不同,从而最终的理解与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相融的教学过程,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教与学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讲,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了自身的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拓广了视野,对于今后开展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而言也可以实现以下目地:教学内容的接轨。双语教学中教材大多是国外原版教材,能将国外比较新的科研成果、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专业外语的应用,双语教学将外语学习由传统的研究式转入应用式,是外语由课堂到实际场地的模拟;此外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大量国际前沿的信息资料,学生的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写作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首先,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其次,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中国的双语教学选择教材的途径有三种:选用国外优秀的原版英语教材;以国外教材为基础的国内选编出版的英语教材;自编教材。由于国外英文教材的价格比较高,同时原版教材的逻辑与国内教材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造成学生很难把握,即使是中文版学生也很难适应。自编教材耗时费力、质量又很难保证。所以笔者根据循序渐进的思路在课堂上采用国内出版的教材进行尝试,但效果也不佳。原因是学生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听不明白,案例讨论的时候学生囿于口语水平或心理原因羞于表达造成了效果的不理想。所以笔者认为保证取得教学实效的比较重要因素之一一是学生的外语能力,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实行分级教学。目前大学一般面临这种现实情况:同一专业办学形式不同,同一班级语种不同,同一语种水平不同。如果可能建议先对学生进行外语测试,然后按成绩分班,对于不适合双语教学的学生采用汉语授课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双语教学处在摸索与启动阶段,在相同的授课时数内要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英语的使用要适可而止。否则专业知识没听懂、英语也没有长进,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为营造氛围,可以更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营造互动式教学气氛。改变重课堂教学、轻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逐步适应西方文化的外文原版教材的教学理念。主讲教师可以先把原理与概念用英语进行表述,然后用母语进行解释,通过口语化的案例讨论、热点剖析等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思考与表达的习惯。

考核方面建议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代之以综合考评的方式。通过课上考核、课下作业两维进行。课上包括出勤、听讲、讨论发言等。课下包括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作业鼓励学生以英文形式完成,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获取外文信息资料的能力。

(四)政策鼓励,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积极性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能力是为关键。教师的作用发挥与相应的激励水平是有正相关关系的。笔者所在学院已经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长期合作培训,一方面学习外语,另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请具有双语教学经验的专家讲示范课,尝试成立教研组乃至专业外语教研室,提供交流的平台,交流双语教学的经验与心得、互相学习帮助才能使双语教学形成影响。也就是说,一两门课,一个学期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毕竞有限。只有形成层次、规模、梯队才能发挥作用。

在双语教学的推进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动态的调整英文比例以及课程比例。开始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英语的比例要求,随着经验与水平的提高慢慢提高英文比例的要求。

双语教学中教学理念的改变重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笔者参加了所在学院组织的外教培训,外国教师的亲和力、活力以及人格魅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学习兴趣就被带动起来。教学理念与态度的改变一部分在于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另一部分在于环境。由于双语教学难度大、投人多,所以应给予更多的物质上的、制度上乃至精神上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到让所有教师都采用双语教学也是不现实的,只要让有能力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能够实施其效果也非常不错。

四、结语与展望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推进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充实、提高的过程。本文只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进行了结合,试图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他还有很多问题会在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探索,比如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材的编撰、案例与热点的选择等都要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在各个院校大力提倡与支持以及教师的努力下,双语教学定能够取得深入发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