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软交换为核心的网络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文章 2019-07-14 19:27:20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关键词:软交换 数据多媒体 策略知识 学习策略

论文摘要:以软交换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控制、接入和承栽彼此分离的网络,是一个开放、可扩展的网络。文章结合了学校教学效果的特点,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重点探讨了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交换网络,并分析了软交换中的协议和标准以及所采用的SIP协议的原理。

以软交换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控制、接入和承载彼此分离的网络,是一个开放、可扩展的网络。通俗一点说,下一代网络就是传统语音业务与数据多媒体业务、有线电视网络三网合一的融合。通过NGN,固定电话可以变得和手机一样具备个性化和漫游的功能。尽管目前业界对于下一代网络这一概念各有认识,但人们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是:下一代网络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合并在一起,让电信与电视和数据业务结为一体,构成可以提供现有在三种网络上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和各种业务的新网络。对这些不同性质的应用,其设计是优化的,网络资源的使用是高效、合理的,从而实现网络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1 NGN相关技术分析

目前,全球支撑NGN的主要技术有IPv6、光纤高速传输技术、光交换与智能光网、宽带接入、城域网、软交换、3G和超3G、IP终端、网络安全技术。

IPv6,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实现了多播功能。

城域网:弹性分组环是面向数据(特别是以太网)的一种光环新技术,它利用了大部分数据业务的实时性不如话音那样强的事实,使用双环工作的方式。城域光网是基于WDM、在光层上进行操作的城域网,是未来发展方向。是一个扩展性非常好并能适应未来的透明、灵活、可靠的多业务平台,能提供动态的、基于标准的多协议支持,同时具备高效配置、生存能力和综合网络管理的能力。

软交换:为了把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下一代网络需要使用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概念基于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分为接人与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与网络服务层四层)概念,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把它们分离开来,通过各种接口协议,使业务提供者可以灵活地将业务传送和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融合和业务转移,非常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从话音网向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ITU和IETF联合批准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协议H.248是一个关键的协议,标志着电信界与互联网界为推进下一代网络而做出的一次重大努力。

3G与IPv6:欧洲在互联网方面落后于美国,而在移动通信方面却领先于美国。制定3G标准的3GPP组织于2000年5月决定以IPv6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网,使IPv6成为3G必须遵循的标准。

4G移动通信系统:最高传输速率将高达或超过100Mbit/s:可在不同接入技术之间进行全球漫游与互通,实现无缝通信;灵活性比I:P,3G强得多,能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支持下一代的Internet(IPv6)和所有的信息设备;网络的每比特成本要比3G低,无线连接服务费用LI,3G便宜。

IP终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端到端连接功能的恢复,政府上网、企业上网、个人上网、汽车上网、设备上网、家电上网等等的普及,必须要开发相应的IP终端来与之适配。

网络安全技术: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我们还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实时全面观察了解整个互联网的情况,对传送的信息内容负有责任,不盲目传递病毒或攻击;严格控制新技术和新系统,在找到和克服安全弱点之前或者另加安全性之前不允许把它们推向市场。

2 软交换网络技术分析

目前,许多电话交换设备供应商和数据设备供应商均推出了自己的软交换设备,国内厂商包括中兴、华为和大唐:国外厂商包括阿尔卡特、北方电讯、西门子、朗讯、Cisco、UT斯达康等公司。各厂商提供的软交换设备均遵从软交换技术的总体架构,只是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是为了构件一个“全业务网”,即在同一个网上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视频流业务的融合;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将呼叫控制和业务功能在功能实体上进行了分离。但目前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在业务提供上与上述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语音业务仍旧在通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各电信运营商盈利的主要来源,软交换网实现多业务的融合,应首先能够提供至少与PSTNSH同的语音业务。因此,各设备厂商也将对语音业务的支持列为首要任务。 同时,对于PSTN智能网实现的各种语音增值业务,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也是通过智能网方式来实现的,此时,软交换机具备SSP功能,触发智能网业务,访问智能网的SCP。近年来数据业务的增长较快,但业务应用主要集中在www浏览、E-mail、下载、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流媒体在线观看、网上购物、ICO及网上聊天等业务。

3 软交换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学习策略形成于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和网络交互活动中,外界如果生搬硬套地直接将策略知识或步骤强行灌输给学习者,只是一种机械性学习,是无法实现策略的内化和迁移。哪么,学习策略是不是只能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呢?显然不是,我们可以遵循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网络课程作为策略知识的载体,通过正确的外在引导训练,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行为效能,实现策略的培养和练习。由此,提出了网络学习策略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因材施教、自主步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其作用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科学再组织,将新旧知识关联,帮助学习者完成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网络学习策略,使其能独立自主学习,协作交互学习,提供的大量相似情境或不同情境的任务训练材料,实现了策略迁移和效能提升。网络课程即应包括直接干预学习环节的策略,也应包括间接提高学习者认知和监控功能的策略。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重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怎样把先进的学习理念、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环境有机整合。策略知识不是与生俱来,也无法通过外界直接强加于学习者,同样要以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遵循策略知识的内在组织性和连续性,通过实践的训练获得并提高,网络课程被视为学习者建构个性化学习策略模型的知识载体和环境支撑。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具有共享性、多媒体性、非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征。这些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展开,同时也存在着感情交流障碍等多方面问题。一个成功的网络课程,在设计与开发时,需按照网络学习策略的宏观层次模型,从学习观、方法、技能、情境和社会关系五个方面全面展开。同时,须注意的是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重点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应关注教学思想、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与信息技术在网络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实现有效的、合理的相互渗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园,NGN国际标准最新进展[J],计算机工程程与应用,2004,(8):73,76.

[2]赵慧玲,徐向辉,NGN的研究进展[J],微计算机信息,2002,(8):33,35.

[3]罗西文NGN为我国通信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J],移动通信,2002,(8):55,58.

[4]郭炯,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4,(4).

[5]朱艳侠,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

[6]李贵品虚拟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6,(1).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