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与关键,在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本文希冀通过深入分析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现状,难,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探索未来的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许多文件、会议和场合中反复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除了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扶持和各界的配合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基,在于抓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广东在全国属于较早开始关注和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省份,从2002年即实施省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轮训计划,并多次组织考察学习、交流座谈和统一认证等活动,很好地推动了整支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正是在这支队伍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努力下,广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业率统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实际就业人数逐年稳步增长。
但是,近几年广东的队伍建设速度有些缓慢,整支队伍没有质的提高,发展通道出现“瓶颈”,不足与缺陷日益凸显。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前,必须仔细分析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现状和需求,进而在观念上加以引导、在业务上加以指导、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才能打造可以应对未来挑战的强有力的队伍,推动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现状
2008年6月,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向省内130所各类普通高校发放了《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现状调查表》和《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现状调查问卷》,并对部分高校进行了深入调研、考察和访谈。通过各种方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目前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整体状况。
高校涉及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主要有四大类:校级就业工作分管领导、校级就业工作专职人员、院系就业负责人与院系就业辅导员。本文所指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即由这四类人员构成。
(一)总体情况
教学[2002118号文指出,高校要“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所有院校的努力下,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力量。
1.人员总量。
2008年,广东省130所普通高校共有在校生l18万余人(含研究生),其中应届毕业生为29.6万人。全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共3819人(见表一),其中校级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共595人,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约为1:497。
从统计数量上看,我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较为充足,尤其是全省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数量接近600人,整体上已经达到教育部关于“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的标准。
2.学历层次。
在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接近95%(见图),其中有硕士学位的占到将近三成,另有61人为博士。
从学历层次上看,这支队伍的文化素质较高,整体智力水平、知识底蕴、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都为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培训经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中,共有131O人(次)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岗位专业培训和认证(见表二),占整支队伍的1/3。
除了新成立或新升格的少数院校外,绝大多数院校均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过专项、系统的职业培训。在没有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统一培训的剩余2/3人员中,有部分也参加了本校组织的就业工作培训。
4.小结。
从整体上看,广东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经过多年建设,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岗位技能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基本满足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也为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和真实地反映出就业工作队伍的强大,这支队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队伍人员自身的因素,也有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因素,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概括起来,目前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专职人员仍远远不足。
虽然从统计的数据看,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整体数量比较充足,但实际上,真正专职的人员并不多,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更无法实现全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未来工作目标。主要表现在:
(1)不少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其他处室。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有70%以上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处或依附于招生就业处。因此,有不少名义上的“专职工作人员”,实际上还需要兼顾学生管理、招生甚至团委等工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专职”或“全职”。
(2)部分高校就业专职人员过少。据统计,1/3以上的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在3人以下(含3人),甚至部分高校的校级专职人员仅有1~2人。即使是由于本校毕业生人数不多、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比例已经达到教育部的最低标准,但由于绝对数量偏低,专职人员在开展综合性强、事务性繁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时,常常陷入疲于应付、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
2.流动频率过高。
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讯录》修订前后的对比统计,从2005年底到2007年底的两年时间内,我省高校630多名学校分管领导、校级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中,有210多人已经调离岗位,离岗率达到了1/3。由于编制、待遇及工作压力等原因,辅导员队伍的流动率更高,甚至很多离开了高校。许多富有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的领导及专职人员,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这条战线,对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知识、经验及资源的积淀。由于“职业指导”或“大学生就业指导”在我国仍未形成一门系统学科,没有在全日制高等教育中设立相关专业,因此,虽然高校中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学历较高,但没有一个是完全专业对口的。一方面,部分高校领导对就业工作培训缺乏重视,岗位培训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另一方面,现有的培训无论是体系构建、内容设计,还是师资选择、授课形式都有所欠缺,造成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面。
4.对职场状况把握不够到位。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乃至高等教育的整个师资队伍,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没有在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更没有创业的实践。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和切身体会,无法完全把握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尤其是做职场信息分析、职业意识与行为培养、职业规划与求职择业辅导、创业教育时,他们更多地是凭借个人的感觉印象,转述书本与媒体的片面资料,或者是道听途说的传闻,往往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严重者甚至会误导学生。
5.研究氛围普遍不浓。
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真正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由于人手有限,事务性工作较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研究氛围不浓,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类院校中。近三年来,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公开刊物发表的就业工作文章很少,获得国家和省奖励的文章更是风毛麟角。目前,高校在就业方面的研究,更多局限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市场需求调查的范畴内,略显狭窄和粗浅,缺乏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并能有效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探索。
二、关于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针对不足对症下药,制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真正实现“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一)重新认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的压力下,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就失去了根基。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广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从政府层面看,近期一直未对队伍建设组织过专项的深入研究,在各种文件政策中涉及队伍建设的内容多是方向性的粗略阐述,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从高校层面看,有不少高校还没有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例如配备的人员数量、结构和安排不合理,队伍培训方面投入甚少,没有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就业工作人员更好的发展空间等等。
观念决定行为和效果。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都应该重新审视各自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中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投入,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为本,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统筹好队伍建设方面的各项工作,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战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二)建立长效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
没有稳定的队伍,就没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建立长效的建设与发展机制,是保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引导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先行一步,努力创造条件吸引、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就业工作。
1.明确校级就业工作机构的设置。
校级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挂靠在其他处室或合署办公,不利于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就业工作,也限制了就业指导部门的权限范围,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引导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从其他部门剥离出来、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并明确设置的级别。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设置的类型与级别,《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中有较为详尽的表述,既有较强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2.保证就业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数量。
教学[2002]18号文要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按此要求配备了校级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但是,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以及对工作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一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例如,有些毕业生人数不多的院校仅需2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即可达标,但按照就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来说,校级专职人员至少有3人以上,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就业工作需要。又例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在高校中难以明确界定,其人员数量不便与“专职工作人员”混合统计,否则将更加削弱校级就业指导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力量。
此外,为了加强院系的就业工作力量,高校可设立就业专职辅导员,全身心投入本院系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分担校级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压力。
3.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
这是保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的核心问题,也是队伍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牵涉到其他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意见。例如,统筹规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发展序列,逐步过渡到具体的职称评定条例,与教师序列相同,按照讲师、副教授、教授进行评定,实行岗位单列、序列单列和评审单列。这方面,省教育厅将于近期出台的《广东省普通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条例》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又例如,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建议高校对获得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的就业指导教师,课酬按对应或高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计算。人事、劳动两部合并,教育部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制度等,都为这一举措的实施提供了操作空间。高校可根据相关意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先行一步,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
此外,应恢复“评先”制度,对就业工作出色的高校和基层工作者进行表彰,肯定集体、个人的努力与成绩,树立正面典型,激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内在动力,带动全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专业培训
经过多年经营,广东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和多专题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立体化培训模式,使得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客观而言,这些不同培训之间的衔接还比较松散,部分培训的内容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使培训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按照工作内容划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类别有:就业派遣服务、职业指导咨询、就业指导教学、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工作管理等。综合而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包括:派遣程序、档案管理、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维护、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信息分析、形势与政策分析、法律解读、教学、科研、公关协调、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等。不同的岗位,其知识与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广东高校认为本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的知识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和法学知识;认为普遍缺乏的能力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科研、市场开拓和咨询能力。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就业主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优化原有培训项目,引入新的培训课程如人力资源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等认证培训,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整体不足。高校也应根据本校情况,组织安排人员参加各种岗位培训尤其是高端培训。
同时,为确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有机建设,应对从业人员实施严格、科学的准入制度,即持证上岗。在操作上,可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或内容,整合培训体系,规范培训证书,并规定只有参加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的人员,方具备参与本校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资格。
(四)为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就业主管部门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便利条件和良好氛围,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课题申报、发表论文提供更多的渠道,引领广东就业研究工作的热潮。
每年的《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指南》都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独立范畴,集中申报和评审,对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投入研究和探索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今后的课题申报和评审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局性,能够更好地指导就业工作的实践,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立项在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纵观全国,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公开刊物,仅有全国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杂志,即使是扩大到更加宽泛的职业指导领域,也只有原国家劳动保障部主办的《职业》等少量杂志接纳相关研究文章,其他校内刊物和教育类刊物,版面更多地是被专业教学论文所占领。广东有这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在相关刊物上开辟就业指导专栏,甚至出版专业期刊,为广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平台,为本土化就业指导理论的播种、发芽、培育、生长提供优质土壤。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大学生就业,前途漫漫;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