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故事:岳飞的故事

文章 2019-07-14 18:19:26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岳飞南宋的打战英雄,小编收集了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且忆岳飞,更搵一把英雄泪

育苑春泥

“亮煌煌几页史书,

乱纷纷万马逐鹿,

雄赳赳一代名将,

野茫茫十面埋伏。

山埋伏,水埋伏,

将军末路断头颅。”

一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插曲,不禁使我联想起近日热播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忠岳飞》,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两部历史剧朝代、情节不同,但主人公命运却颇为相似。

二人都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没有倒在杀敌的战场上,却都命殒于“自己人”的手里,其前期都是金戈铁马,纵横沙场,后期都是被当权者残酷地冤杀。不过,后者与前者相比,岳元帅是典型的“壮志未酬身先死”,悲剧色彩更浓一些。

讲政治,其实自古以来就至关重要。政治高深莫测,如临深渊,但一旦背离了它,在君权至上的年代里,单纯的军事报国很难走得更远的,甚至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是统大军,出奇兵,克敌制胜,勇冠三军,创造“十面埋伏”阵的汉代名将,一个是忠肝义胆,精忠报国,打造了精锐之师“岳家军”的南宋名将,然而,二人都成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

山埋伏,水埋伏,十面埋伏,全加起来也赶不上朝廷里玩弄权术者的“政治埋伏”。山水的埋伏,山水的迷雾,无法遮住军事统帅敏锐的双眼,然而,可悲的是,二人却始终无法走出宫廷政治的迷雾。于是,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无法破解宫廷险恶政治如同迷雾茫茫的“十面埋伏”,最终二人用生命演绎了“将军末路断头颅”的千古悲歌。

纵观历史,遍览古今,自古以来,无人敢拿生命和政治叫板的。任你铁砚磨穿,苦读兵书,青灯古卷,任你兵法精熟,文韬武略,盖世无双,然而在波橘云诡,暗流涌动的政治漩涡里,你却身不由己,无力回天。

且忆岳飞,更搵一把英雄泪。忘不了,这一天,公元1142年(绍兴十一年)1月的除夕之夜,临安上空彤云密布,朔风阵阵,凄凉森人,鬼哭神惊,一代名将岳飞被赵构、秦桧冤杀在风波亭。临刑前,岳飞满腔悲愤,仰天长啸,恨报国无门,忠君无路,蒙受这千古奇冤,“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遥想当年,生在汤阴岳家庄的一名少年,立志报国,练就一身本领,19岁投效军中,从此开始了壮怀激烈、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与其说岳母把“尽忠报国”几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不如说是把一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深铭刻在他的心中。

且忆岳飞,更搵一把英雄泪。忘不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余年间,在抗金保国、收复中原的征程上,他率领岳家军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收复襄阳六郡,鏖战洞庭湖,接连取得郾城、颍昌、朱仙镇大捷;忘不了,岳家军威震中原,打破金兵的“铁浮屠”、“拐子马”,打败金兀术,令金兵谈之色变,哀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且忆岳飞,更搵一把英雄泪。岳飞怀着一颗忠君报国的赤诚之心,却始终被猜忌、诬陷的阴云所围绕。忘不了,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宫廷政治漩涡中,“一根筋”式的岳元帅只想早日“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报国之路,却充满艰险。

岳飞一心一意想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却不知昏君赵构在一心一意拨着自己的小算盘,津津乐道于“绍兴和议”,偏安江南一隅,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岳飞精忠报国,先国后家,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把家放在第二位,天真地以为皇帝亦然,而昏君则正好相反,总是把个人的得失、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二人这种互为倒置的矛盾不可调和,终于导致岳飞悲剧的发生。

皇帝居庙堂之高,乐于享受帝位之尊,乐于搞“家天下”,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不顾其父兄二圣被囚于五国城。岳飞哪里想到,他的赤诚报国,屡克金兵,到头来却只是赵构与金国讲和的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已,于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就成了悲壮的叹息。正如文征明在词中所说的那样,“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且忆岳飞,更搵一把英雄泪。80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天空依然闪耀着英雄之星,人间一股英雄气依然在人们心中驰骋纵横。站在岳飞庙前,望着气宇轩昂,按剑而坐的岳飞塑像,巨匾上,叶剑英元帅手书的“心昭天日”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我们仿佛还能听到那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回荡耳旁,“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有位伟人曾说过:“历史是人民写的”。的确,如今,岳飞墓前跪着的四个奸佞小人铁像就说明了这一切,正如联上写得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奸人秦桧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其死后多年,王爵被削夺,并改谥号为缪丑,老百姓用面团做成他的形象,放入油锅里炸,称为油炸烩,后来就演变为今日的油条。

且忆岳飞,更搵一把英雄泪。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名人小故事50字

2.名人故事150字

3.名人故事50字三年级上册

4.达尔文的名人故事

5.名人故事50字雷锋

6.世界名人故事100-200字

7.高尔基的世界名人故事

8.世界有哪些名人故事

9.世界上最短的名人故事

10.关于励志的名人故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