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精编》优秀读后感
新买了一本《鲁迅杂文精编》,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鲁迅的文字果然非比寻常,嬉笑辱骂皆成文字,某些论点上更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一口气下来,读了十多篇。要不是中间打断,定要接着读下去。就这样间歇的一直读着,某一日,竟忽然嫌隙起来。杂文的字里行间,看不到几句称颂的话。
假设在你的周围,充斥的都是不满与愤慨、厌世与急俗、丑陋与肮脏、黑暗与迷茫,你还能欣然的微笑吗?我笑不起来。即便不是激烈地如周围一般糟糕,至少我也紧张了许多,沉闷了许多。或许,我就此陷进去了,开始变得郁郁寡欢了,开始悲观失望了,开始萎靡不振了。杂文里,怒喝着当权者无能与残忍,痛斥着世人的愚昧与麻木,其人物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几个进步高尚的人。或者这样的当权者或世人本就该骂。又或许,有人就是受的了痛骂,一骂才会醒,醒来才会做些称道的事。如果是这样,倒也有些好处,杂文毕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细想起来,不免又有些悲哀了。民众丧失了自觉性,民族显现了劣根性,社会跌入了无底深渊,难以申诉,文字里文之外的世界竟悲惨成这样。
不过杂文的风格就是这样?书中头几页的出版说明中讲到,鲁迅可以说骂了,但他的骂从不对被骂对象的外形上加以丑化,而是抨击、剖析,从政治、道德、精神方面给论敌以最本质的揭露。姑且不讨论他的什么鲜明特色,抑或辨证统一,这样的文章看的多了,确实让我烦闷了。相较那些优美的散文来说,杂文激烈了许多,尖锐了许多。原本一门心思的扎了进去,读到会意处,不忘偷笑几声。而后的偷笑少了,文字在视线里渐渐模糊,或者停留在某一段、某一句,索然不知文意,再也读不下去了。骂声堆筑的太高,作为读者的我难免也要发几句牢骚语,写上几段感慨词。
况且这些文字确实激烈又尖锐,短时间内,太过频繁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反面效应。一件事物关注的太多,即便是好的,可能也会变了味道。然而它真的变了味道,物极必反,在此,虽无这般夸张,但是得懂得如何适可而止,点到即可。书,就慢慢读看了。闲暇之余,翻将几页来看,倒也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嫌隙的也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自己在文字的基础上附加了个人的情感。报喜不报忧,见好不见坏,在长篇累读之后,精神疲乏,需要另类的、轻松的文字来解脱,来释放。
更或许,我就不该只看一个人的文章,只欣赏一种风格的文字。鲁迅的文字是动乱年代的写实,这些苦难动荡的日子,多多少少给我加重了沉闷与压抑。然而我,又是那种见不得伤口的人,尽快终结这样的痛苦,回到我的、真实的、和平的世界,岂不痛快?再有兴致,百家各样的文字,调剂着看,换换异样的口味,领会异样的风采,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别有韵味。
尽管有些情绪,我仍旧会一如既往的喜爱杂文。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