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梯田学生作文1500字
对于从小土生土长,吃着五谷杂粮,在黄土地上农村长的的孩子来说,每个人都与黄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结,视脚下的每寸黄土地,为自己的命根子,永远在骨子里感谢无私哺育他长大的那片苍天厚土。
面对大西北甘肃偏远山区,农村的家乡,看到黄土大山上的层层梯田,我心里永远怀着炽热的爱,因为小时候,当肚子饿的叽里咕噜叫的时候,恰逢观音豆(观音豆,是一种豆科农作物,在甘肃省农村大面积种植,学名也加“豌豆”,半成熟的果实当地人叫“都个子”,摘下来就可以生吃,有香甜、脆脆的味道;当快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可以煮着吃,当地人叫“煮个子”;成熟的时候,颗粒可以炒着着吃、磨成面粉吃,也可以沉淀出,营养价值极高的淀粉,当地人做凉粉的最好材料;在地里采集果实的时候,当地人叫“摘豆个子”)成熟的季节,走进种豌豆的梯田地里,敞开肚皮,使劲的吃,在内心深处,翻涌着对“豆个子”一种无限的深情。
今天,当学校毕业,踏上社会,再次登上家乡黄土大山上的层层梯田,内心难以平静,世代生存在黄土地上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收获,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每天都在不间断的改造地球原来特有的面貌,把一块块高山陡梁洼,变成了今天一片片排列整齐的水平梯田地,成为一片肥沃的沃土,无私的黄土地,养育了世代生存在它上面辛勤耕种的人们的祖祖代代。不由自主的对梯田,产生了一种崇高的敬意之情,让我思绪万千。
听我的长辈们说,在旧社会,我家乡的土地,都归当地有名的恶霸地主所有,贫民百姓,每年凭靠租地主家的地种,每年要给地主上交足够的租费,以粮食代替,名叫交“租籽”,不论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还是旱涝成灾的薄收年,地主的租籽,一粒也不能少交。但贫民百姓,为了活命,在自己租的地主的微薄地里,依然艰辛劳作,耕耘不缀,春耕秋收,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直至被恶霸地主压榨尽了最后一滴血汗,还在艰难的困境中,任然生儿育女,让自己的后代得以繁衍。
后来从南方来了地下共产党,组织起了劳苦大众,贫民百姓开始“打土豪”、“分田地”,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我大西北甘肃黄土地的家乡展开,大家团结起来,抗租、抗税,和恶霸地主坚决斗争,才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他们才成为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开始在共产党分给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精耕细作,春播秋收、丰年多收、旱年薄收,让颗粒归藏,都归自己所有。
“男人为此弯下了腰,女人为此锁眉毛。”可体苦心甜,家中存有余粮,遇到旱年心不慌。生活有了保障,意味着有了命根子,他们不再携儿带女、背井离乡,给恶霸地主做长工,租地种,开始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捍卫和坚守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可是,势单力薄,还是逃离不开恶霸地主,隔三差五的骚扰!
恰时逢盛世,终于盼来了1949年暂新的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农业走上了集体合作化道路,建立了人民公社,土地使用权,归集体所有,摆脱了恶霸地主的困扰。
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在利益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了歧视,就没有了仇恨,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一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穷苦人民翻了身……”唱彻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人都平等,户户进食堂,人人吃大锅饭,“上地等敲钟,开工乱混混,下地一窝蜂”。大家开始聚在一起,全靠人力背、双肩挑,来兴修水利、建设梯田。听说,在大西北农村的那个年代,哪里有鲜艳的五星红旗招展,那里就有社员们高喊着号子,改造地球的欢歌笑语,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战,原来的高山陡梁洼的山地,终于变成了今天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水平梯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步伐,犹如一夜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天南地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轰轰烈烈的全面展开,集体公有制土地,被分配到千家万户,父老乡亲敲锣打鼓,笑颜逐开,他们起早贪黑,整天忙碌在自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里,把地,犁了一遍又一遍;把田,锄了一茬又一茬;还不间断的每年依山治理,修补自家的梯田地,不停的给地里施肥、浇水,精心呵护着地里生长的每一株庄稼。不论晴天还是下雨天,他们手里都有干不完的活,晴天在地里打点庄稼,下雨天在沟沟畔畔的荒地上,重新开辟出一片新梯田,他们用多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模式,终于吃饱了饭,穿暖了衣。常年累月,在自己的梯田地里深耕浅种、精心耕耘,收获着希望,收获着喜悦!
随着现代化科学种植的技术的推广,他们也逐渐掌握了高科技农耕技术,他们把汗水和希望,都洒在自家的一亩三分梯田地里,对待每片梯田地,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每年不停的修补、平整和精心的呵护,只怕被风吹着,被雨水淋透。“功夫不负有心人”。修好的梯田,不但有效的确保了水土流失问题,而且洒下的汗水,都变成了金黄的小麦和玉米,家家都有余粮,户户都住上了新砖房,像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家电产品,都走进了普通老百姓家庭。他们正趁着“中国伟大复兴梦”,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朝着“小康”生活迈进!
在大西北广袤的黄土地上,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的梯田建设,在逐年不断的完善和修建。今天这里的黄土地,已经成为一片肥沃的梯田地,再不是贫瘠的黄土地了!面貌因此变得美丽而富饶。
“生为黄土人,死为黄土魂”。是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的父老乡亲,艰辛修建水平梯田的见证,在一片片排列整齐、水平的梯田地里,洒下了他们的泪水和汗水;留下了他们的欢歌笑语;同时,也孕育出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可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时代面前,农村的青壮年都不愿意生活在农村,耕田种地,变成了时代的农民工,蜂云如至的涌进了一座座陌生的城市,在钢筋和水泥中间穿梭,艰辛的打拼,村里只有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留守家园。肥沃的梯田地里,也缺少了忙碌的身影,再也看不到田间地头有人转转,看看谁家的梯田地里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梯田地的地边子,及时得到了修补。在逢年过节,父老乡亲相互串个门,不再谈论庄稼的收成和谁家养的耕牛;而是问问在外面打工的孩子是否回家。
土地是千百万年以来,中国文明的见证,“一粥一饭”,都是在“汗滴禾下土”里,艰辛的换来的,才培养出了优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憨厚朴实、坚韧勇敢的民族魂!
俗话说“国”“家”一理,一个国家有多大,用国土占地面积来衡量,用国界线坐标识;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难道土地不是他们的国土吗?如果有意识的抛弃自己的国土,连容身的家园都没了,国,从何谈起?
看到田间缺少的人影,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昔日,救命的土地,在今天商品市场“一切向钱看”的经济的冲击下,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累赘,国家采取的各种免去农业税、惠农的“三农政策”,也无济于事,农村的青壮年,都不愿意待在农村种田种地,让人深感痛惜。
哪里的苍天厚土不养人?哪里的苍天厚土不埋人?回来吧,在一座座陌生的城市,艰辛打拼的青壮年,他乡的水再甜,月还是故乡的她最圆。家乡肥沃、富饶、美丽的黄土水平梯田地,那里你们才能扎稳根、站住脚。家里的孤寡老人,急需要照顾;留守儿童,急需要抚养教育;留守妇女,已经缺乏了安全感。黄土地,永远属于农村人最舒适、纯洁、温馨的港湾!
[家乡的梯田学生作文1500字]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