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资源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文章 2019-07-14 15:14:59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教学资源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求职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影响及其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三种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字资源 就业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平衡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高校教育培养的中观层面、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微观层面。解决该问题,宏观上需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来;中观上需要高校加强专业改革并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微观上需要毕业生自身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从中观层面出发,以高职教育为着眼点,从数字教学资源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

一、数字教学资源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要素

1.概念界定

数字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大纲、电子教案、讲稿)、课程教学资料(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化媒体素材、实验实训平台、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数字教学支撑环境等。

就业能力的概念与其构成要素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际劳工组织、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美国劳工部获取必要技能秘书委员会SCANS、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FEE)、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以及国内许多学者均从不同角度对就业能力进行了定义。尽管这些定义不尽相同,侧重点也千差万别,但其内涵大体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是以就业主体为中心进行界定,强调个体为获得并保持工作所需要的资质;二是以技能为核心进行界定,涉及个体得到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于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一般认为由劳动者满足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组成。

2.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要素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素,除了具有一般属性外还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显著最突出的是“职业性”和“实践性”。数字教学资源作为配套高职教学活动开展,支持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之一,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从数字教学资源视角,根据高职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评价情况的调研,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方向和定位,我们把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素细化为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利用能力、转化能力”三方面。

(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当前高职教育正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学资源也由“单一向多元”、“校内共有向校际共享”、“多校共享向区域共享”方向迈进。对学生而言,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有效利用优质资源的需要。近年高职教育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精品课程、示范专业、专业共享资源库,积累沉淀了大量优质资源,并以多种形式进行共享。高职学生要善子根据学习需求获取它们,为自身的职业规划、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人格塑造、品德培养积累学习素材。二是弥补专业不足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相继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品牌。正因为每个学校的优势和强项不尽相同,才需要学生具有优质资源的获取能力,以弥补本校专业建设的不足。三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这也需要学生利用数字资源来培养这些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数字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高职数字教学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学生需要具备“去粗取精”的能力,选取那些适合专业发展、符合能力培养、利于技能提升的资源为我所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选取能力.信息论中的一个著名公理是“信息多了等于没有信息”,因为不经过选择的信息往往是泛化的、大而无当的。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职业规划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批判地选取资源;二是资源吸收能力。学生通过对获取和选择的资源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深度表达等过程,完成对资源的吸收。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适用、够用、管用”的原则。

(3)数字教学资源的转化能力。获取和利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实现这个目的离不开数字教学资源的转化能力。一是转化为专业基本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转化;二是转化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的转化;三是转化为专业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化。

二、数字教学资源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对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可以分为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方面。

数字教学资源能改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高职教育不追求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以“适用、够用”为度组织专业理论知识,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数字教学资源中,既有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整合在一起的精品资源,又有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的拓展资源;既有提升职业能力的优质资源,也有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激励资源。这些资源能同化课堂知识、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越合理,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就越强。

数字教学资源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无论是数字资源的获取还是利用,这本身就是专业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尤其是网络课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数字化媒体素材等这类数字资源,能实现具有职业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为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在校学习、职前培训、职后提升的学习平台,能大大促进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

数字教学资源能促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职业技能训练平台、以就业为导向建成的“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以及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开发的仿真实验系统,都已成为高职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数字资源,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顺利就业和满意就业必需的本领,可以分为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

数字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岗位实习之前需要查找、学习大量的数字资源。这些资源以其独特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为学生指明职业方向。 数字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教师能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那些具有激励作用的优质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并能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的培养。

数字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数字教学资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数字教学资源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需要学生的决策能力;学习情景的创建和提炼,需要学生的组织能力;与企业专家的在线交流,需要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分工与合作,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3.对求职能力的培养

求职能力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赢得用人单位青睐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和技巧的总和,主要体现在前期准备期、求职应聘期、求职后实习期三个阶段。求职前准备期,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指导服务平台、职业生涯设计系统等数字资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自我认知与求职目标定位能力”的培养;求职应聘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招聘信息系统、就业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优势,通过学习相关教学视频、讲座录像、报告会实况转播等资源,加强“招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抗挫能力”、“求职应聘技巧”等方面的培养;求职后实习期,学生同样可以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自我调适能力”、“角色认知能力”的锻炼。

4.对其他能力的培养

其他能力是指除上述能力外,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具有更高人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具有个性特点的突出素质和能力,如领导能力;具有其他专业的特长和能力,如艺术特长等。数字教学资源能加强学生多方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能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锻炼;网络协作小组的分工与合作,能发挥学生个性与特长;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以及影视编辑与合成方面的特长,同样可以在教学平台中得以发挥。

三、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立足本校办学特色,突出“实用性”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围绕示范专业群的建设,整合形成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具有职业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同时为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要与学校发展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充分体现资源建设的需求观、系统观、开放观,重点突出资源的实用性。

2.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体现“实践性”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多方筹集。一要整合校内特色资源。通过整合校内“一课堂~二课堂”和校外“三课堂”的资源,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基础平台,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二要开发以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通过数字化各种以传统方式保存的教学资源、立项挖掘前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购买具有版权的实践资源,可以有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要收集整理免费的网络资源,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服务。

3.共享区域行业资源,彰显“职业性”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离不开企业专家的参与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一要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承担企业职业能力培训服务等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形成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培训体系,更好地为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服务。

二要以行业为背景,积极拓展思路,广泛集聚优质资源。通过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和同类高校建立的“校际”、“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的协同效应理论,实现优质资源的快速集聚与优化配置,解决行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短缺与人才培养需要之间的矛盾。三要以“双师制”、“双证制”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实验实训管理系统、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平台,为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提供网络化服务。以提高技能为出发点,建设区域特色的馆藏数字资源体系,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