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此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自己劳动才能生活得好,同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3.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
本课的教学挂图和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全课生字的字音;理解和朗读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并理解和书写这三段课文里的生字词。
【教学步骤】
一、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画出田字格里的生字,并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2.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指名读课文(读后注意订正读音)。
(2)认读全课生字(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
三、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插图,思考各图画的什么地方?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干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后,教师逐一出示各图,用上述提问进行检查。
四、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划上序号,再分自然段齐读。
2.理解第一自然段。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①这段课文告诉我们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帮忙”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
(2)读、议。板书:收(shōu)、白菜( cài),并认读这两个生字记词。
3.理解二、三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与老山羊一块儿把地里的白菜收完以后,老山羊做了什么,小灰兔怎样,小白兔又怎样呢,请读二、三自然段。
(2)学生按要求读二、三段后与同桌同学讨论。
(3)集体讨论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每句话说谁,怎么样?板书:完(wān)您(nín),理解这些生字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4)集体讨论第三自然段,这段里有几句话,每句话说谁,怎么样?板书:请(qǐng)、一包(bāo),读准这两个字的音,并理解意思。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一、二、三自然段,读出一定的语气来。
六、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指导写字及练习写字。
1.认读黑板上板书的“收、菜、完、您、请、包”等生字词。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菜、包”两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3.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各写三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四至九自然段及这几段课文里的生字词,并练习写这些生字,朗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老山羊为什么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他们收下了没有?
二、理解四、五、六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学生按要求读这三段课文后,与同桌同学讨论。
3.指导仔细阅读四、五自然段和看第二幅图,集体讨论:
小白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常常”说明了什么?板书:捉(zhuō)虫 读生字理解词义。
4.小白兔回到家里种白菜,由于它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白菜很快地长大了,小灰免回家后怎样呢?指导学生看第三幅图,读第六自然段,再进行讨论。(板书:干(gàn)活)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适当议一议,小白兔为什么不干活了?(它有了老山羊送的白菜不干活了。)
5.读四、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小白兔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可用第六段里的哪个词为说?(干活)
三、理解第七、八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一个自己种菜(指第二幅图),一个吃老山羊送的白菜(指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呢?认真读七、八自然段,看第四幅图。
2.在学生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他”指谁?什么事使小灰兔感到奇怪?(板书奇(qí)怪(guàn))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这里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让学生领会到:小灰兔不知道菜仔有什么用,不懂得小白兔当初为什么要菜仔,所以它看到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感到很奇怪。)
四、理解第九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最后说了什么?想一想小白兔为什么这样说?
2.读、议,引导学生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来理解小白兔的话。
3.讨论小灰兔和小白兔的话该怎样读,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八、九段中,小白兔与小灰兔的对话。背诵小白兔最后说的一句话。
4.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这几话,明白了为什么?
五、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指导这几个字的书写并练习写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生字,朗读全文,讲述课文故事,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的训练任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全课生字
1.离开拼音准确地认读生字。
2.教师根据前两节课学生写字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订正和补救工作。
二、看图读文
看第一幅图,读一、二、三自然段。
看第二幅图,读四、五自然段。
看第三幅图,读第六自然段。
看第四幅图,读七、八、九自然段。
三、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以后,会怎样想,怎样做,结果怎样。
四、看图讲述课文故事
五、作业
1.按课后作业第2题的要求填、读、抄。
2.根据学生写生字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几个他们易错或难记的字,在订正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一下。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