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文章 2019-07-14 14:50:5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架构

无边界职业生涯是指员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组织就业的职业生涯,是指超越单个组织边界的一系列工作机会。无边界职业生涯是一种多角度的概念,包括甚至超越了多种边界,而且涉及了实体和心理、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分析层面。Arthlu"和Rousseau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六种具体内涵,也即是通常意义上的无边界职业生涯类型。第一,跨越了不同雇主的边界,像硅谷职业生涯,以及北京中关村那样的弹性职业;第二,像学者或木匠等职业那样从现在的雇主之外获得从业资格的职业;第三,如房地产商那样受到外部网络和信息持续支持的职业;第四,发生于包含等级报告和进阶原则的边界被打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破格”;第五,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令其放弃现有职业机会的职业,强调了对“职业与个人”或“组织与家庭”之间边界的跨越;第六,基于从业者自身的理解,其可能认定一个无边界的未来而不去理会组织的约束。所有这些类型中一个共同的因素是独立于而非依赖组织的职业生涯安排。

二、无边界职业生涯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一)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个性化

与无边界职业生涯转变相一致的是员工对个人职业生涯成功标准认识的变化。传统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主要是作为职业生涯结果的薪酬增长、职位晋升,以及外在的社会评价因素,如社会称许等。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功标准则发生了方向性变化:从看重结果转变为看重过程;从看重外在评价标准转变为个人内在感受标准,如工作是否与兴趣一致、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无边界职业生涯在多个组织中演绎着知识生成的循环模式,个体通过权衡自己将运用的知识、技能专长,或者说以自身的职业经验和知识基础为背景来调节在组织间的流动,确立自己对组织的贡献。与传统职业生涯相比,无边界职业生涯更为重视个人心理感受的职业成功,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双重满意感,呈现出个性化。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的多元化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传统职业生涯时代,员工大多在一个单位工作终生,基本没有职业变动,员工只要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即可实现就业需求,掌握了专业技能就等同于具备了就业能力,专业技能构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要素,高校也异常重视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来临,职业变动较之以往越来越频繁,大学生单纯掌握专业技能已不足以实现就业理想。

职业生涯的无边界促使了职业成功标准的变化,也增加了职业成功的难度。员工要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要增强自身的可雇佣性,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获得暂时性的工作,而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持续工作职位的能力。英国就业能力研究权威Yorke和Knight认为,雇主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聘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在某些状况下,学科知识甚至不是很重要。学生具有超越学科边界的知识通常被认为是聘用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因素。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就业能力所包含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于雇员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与自我意识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职业取向。只有那些能预见并主动去适应变化的人才能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生存,即表现为高的自我意识和高的适应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使学生更有可能在他们选择的职业中获得就业和职业成功,使学生个人和社会均受益。可以认为,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而是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的综合素质,而且这种素质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是一种可以塑造和培养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做好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认识并确定职业锚。简单来说,职业锚即是职业倾向性,是个体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天赋的自我认知,它体现了个体“真实的自我”。职业锚决定个体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什么类型的工作单位;决定个体是否会喜欢所从事的工作。明确的职业锚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时要契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在未来的求职过程和职业发展中,大学生选择的职业方向和现实可能性的交集点成为适合大学生的职业方向,这一交集受就业形势、大学生自身发展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变性。再次,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成功目标。无边界职业生涯引致了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变化,在这种容易引起大学生迷茫的形势下,大学生应在职业锚的指导下,正确认识职业生涯成功的衡量标准。在追求薪酬和职位晋升的同时,更关注工作意义、工作满意度等主观成功标准,这既是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有利于大学生体会到职业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的工作和人生态度。最后,设定多维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职业生涯的跨边界性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在多个岗位、多个组织,甚至多个职业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同一个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存在多条不同的实现路径,多维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既体现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本质特征,又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积极主动培养就业软实力

就业竞争软实力,体现出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软实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开发活动而获得的。不同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有不同的认识,Yorke和Knigh认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人特质,如自信、情商、适应力、学习的意愿和反应力等;第二,核心技能,如计算能力、口头和书面沟通技能、倾听技能、关键分析和自我管理能力等;第三,过程技能,如计算机技能、商业意识、对公司政治的敏感性、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处理能力、团队工作和谈判能力等。另外,Lees通过在国际范围内的比较研究表明,雇主所认可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学习的意愿、承诺、可靠性、自我激励、团队工作、口头沟通技能、合作性、书面沟通技能、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25个方面。我国学者戴国强,经过对5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归纳起来,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

(三)培育社会资本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是指有助于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并帮助其就业的各种社会联系的综合及运用这些联系的能力,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大学生应充分开拓并利用好社会资本,为自己就业提供人际保障。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关系型资源,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关系本位型的社会中,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根植于社会关系之中,随着社会资本积累的增加,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也随之增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社会资本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权力因素的介入等一些负面的东西,妨碍了就业公正原则的实现,但从资本的本质属性来看,社会资本是社会性的、有用的。因此,大学生应正确看待社会资本,培养自己的社会资本意识,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