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艺术魅力分析
“人性”是本文作者从文学作品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每一条人性都是某种目的与完满智力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完满智力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最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性运用自身完满智力实现自身目的的方式或者结果,所以,不能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是艺术家个人的创造物。此所谓“艺术魅力分析”,指的是去发现作品中的人性概念,也就是去命名作品中笼罩性的目的、揭示对此目的的合理性或者价值进行隐秘论证的完满智力——如果作品中存在这样的人性概念。
本文采用问答体,对李白的若干诗篇进行艺术魅力分析。
一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为什么在“举头望明月”之后,就要“低头思故乡”呢?前者与后者相互间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月亮会使人思念自己的故乡。
问:月亮为什么就能让人思念故乡?
答:这个问题可就不好回答了。
问:为什么?其实,是你的思路不正确——你是不自觉地跳出作品之外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围绕着艺术品形成的问题只能根据艺术品本身来回答。请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月亮为什么就能让人思念故乡?
答:难以回答。
问:那我就问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诗中的“月光”和“月亮”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月光是从月亮发出来的。
问:如果用拟人化的说法,那么,到底谁是谁的“故乡”呢?
答:月亮是月光的故乡。
问:月光一旦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月亮,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答:就会变得像是“霜”一样。
问:月光变得像是“霜”一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答:当然不好。
问:连月光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月亮都不好,人要是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又会怎么样?
答:当然也不好。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兴”的产物,“兴”就是某件事物激发起了诗人的某一情思。把这首诗改说成最质朴的“兴体诗”则是:“月光离开了月亮就变得像寒冷的霜,我离开了故乡又怎能不去思念它?”
这首诗的灵魂是“对于故乡的热爱”。
二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天门山”为什么中间断开了呢?
答:因为它挡住了“楚江”的去路,“楚江”就用“碧水”把它冲开了。
问:诗中的“回”,意思是“打着漩涡”,“东流”的“碧水”为什么会“至此(穿过天门山的这一段河床)回”呢?
答:被一分为二了的天门山既然当初是浑然一体的,它就会有合二为一、恢复原状的愿望,“碧水”“至此回”等于在给天门山发出警告:不可大胆妄为,否则,你会再一次经受一分为二的痛苦!
问:“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含义应当是:穿过天门山向下游望去,就能看见极遥远处的“孤帆一片”。这句诗在作品中又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作品真正的一个有机部分吗?
答:这句诗的寓意是:“楚江”穿过“天门山”之后不再有险阻。
问:“天门山”是强者还是弱者?
答:是强者还是弱者只能是相对而言。
问:根据你读这首诗时的感受,难道就不能直接判定它是强者还是弱者吗?
答:是强者。
问:挑战强者值得吗?或者说,“楚江”挑战作为强者的“天门山”,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样的?
答:挑战强者是必需的,因为“天门山”阻挡了“楚江”前进的道路;所谓强者并不一定很难被打倒,“楚江”只须使用自己现成的“水”就能把“楚江”劈为两半;而一旦征服了“天门山”,“楚江”只需让自己的“水”“至此回”,就能永久地巩固成果;一旦征服了“天门山”,当初作为强敌的“天门山”就会变成“楚江”最安全可靠的一段河床;一旦征服了“天门山”,“楚江”就可以一泻千里地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大海。
问:请为这首诗的灵魂命名。
答:“喜爱挑战强者”。
三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白帝城”在什么地方?
答:在现在的四川省境内。
问:伟大的诗篇本性上与地理知识、甚至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无关。从这首诗本身难道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吗?
答:这个“白帝城”是在“彩云间”。
问:“白帝城”海拔上是高还是低?
答:既然是在“彩云间”,“白帝城”当然就是地势很高的了。
问:“地势高”可以被抽象为“高度”的象征,占据“高度”好不好?
答: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因为有的人喜欢登高,有的人却是有“恐高症”。
问:辩证法与艺术无关。作品本身没有提供答案吗?
答:“高度”值得我们去占据,因为“高度”意味着有美丽的“彩云”相伴随;而一旦占据了“高度”,最远大的目标,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也。
问:请为这首诗中的人性命名。
答:“喜爱高度”。
四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我认为,有言外之音的只是前两句诗,后两句应当被剔除出去。我的问题是:“玉笛暗飞声”是什么样的声音?
答:是美好而又轻轻的声音。
问:“谁家玉笛暗飞声?”是一个疑问句,到底是从“谁家”传出了轻轻的“玉笛声”?
答:老实说,我不知道。
问:这个问题其实也容易回答:这个“谁家”就是传出能够“满洛城”的“玉笛声”的那一家。现在,来回答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轻轻的“玉笛声”为什么竟然能够“满洛城”?“洛城”,那可是一座城市啊。
答:因为“洛城”是沐浴在“春风”里。换言之,是“春风”使得轻轻的“玉笛声”能够“满洛城”。
问:“春风”值得赞美吗?
答:值得,因为它能够使弱小的美变成强大的美、使局限于一隅之地的美造福于广大的世界。
问:请为这两句诗中作为灵魂的人性命名。
答:“喜爱春风”。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