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物理《认识静电》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重难点:
重点: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理、电荷守恒定律及电量平分原则
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转移
教学过程:
一、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二、静电产生:
“做一做” 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
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
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
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
提出静电感应概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
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元电荷
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C
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五、小结
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六、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七、板书设计:
1.1 认识静电
1、电荷:
①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斥异吸
③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2、静电产生: ②接触带电。 原因:电子的转移
3、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e =1.60×10-19C
[鲁教版物理《认识静电》教案]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