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相位翻译

文章 2019-07-14 13:52:58 1个回答   ()人看过

王安石做宰相时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原文/《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翻译/《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

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

注释/《王安石待客》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翌日:第二天。

④馔(zhuàn):准备食物。

⑤方:才。

⑥果蔬:泛指菜肴。

⑦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⑧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⑨箸:筷子。

⑽谒:拜见。

⑾啖:吃。

⑿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⒀置:放置

⒁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⒂去:离开。

关于宰相王安石的名人故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拾遗》等。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远见卓识屈指可数的改革家,他给宋仁宗的万言书,对体制、科举以及当时奢侈靡费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强烈要求改革,要求“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然而干工作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仁宗对王安石的万言书不置可否,直到神宗即位。新君十分推崇王安石的变法理念,新时代新气象给了王安石实施变法的最大空间,1070年王安石拜相。由于改革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神宗有些动摇,王安石被迫辞相。几经沉浮,王安石疲惫了。故国晚秋,登临送目,唯见长江天际流,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文学上。散文《答司马谏议书》除了深刻犀利的思想,更是文采斐然字字珠玑;怀古诗《明妃曲》假借汉宫秋怨直指曲折复杂高深莫测的人际关系。

王安石晚年归隐书房,舞文弄墨的庭院有一位红粉佳人,娇媚婀娜如盛放的芙蓉,王安石十分喜欢她。可是佳人的心思却有所偏移,她对王安石身边的另一个“工作人员”情有独钟,频送秋波。没有谁可以拒绝这样的诱惑。

为了和情人欢会,佳人颇有“胆识”和“创新精神”,每天早上叫人捣树上的乌鸦窝。那时没有时钟,王安石早上出门健身靠的是树上的乌鸦。黎明时分明月西沉,乌鸦一叫,起床的时间就到了。乌鸦叫的时间越来越早,有时遛了一大圈回来,月亮还在东边的树梢上,王安石有些纳闷。有一天,王安石刚出门,因为忘拿东西又回来了。

真相只有一墙之隔,柔情缱绻的一对男女相悦之际,互相抚摸对方皮肤。佳人的谑笑有些刻薄:“先生的皮肤像极了干姜,真不爽!”清冷黑暗的窗下,王安石的心中惊涛骇浪,他转过身走向门前那条小径,小径的尽头是浩渺的大江。

书房内正在举行一个家宴,王安石的左边坐着那个“工作人员”,俏佳人坐在“工作人员”的对面殷勤把盏。酒过三巡,王安石说有一首打油诗说给你们:“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俏佳人是何等的伶俐,立即跳起来跪在王安石的面前——这些日子大家都不好过,都在人性的边缘和道德的底线上挣扎。佳人含泪道:“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轻轻扶起这个心不属于自己的女人。面对背叛,王安石以他过人的胸襟选择了容纳成全,选择放爱一条生路。

苦海无边,挣扎愤怒之后,他把自己化作一条叫做慈悲的船。他把寂寞留给自己——改革寂寞,文字寂寞,感情寂寞,寂寞让他如此高贵。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