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可行性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所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总和。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就业力已然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分析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实施路径,对有效提高高校就业率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力;路径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好就业、就好业,已成为各高校职能部门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就业力这一新生事物也逐渐步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工作中具有诸多优势,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可行性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力的内涵
就业力是就业能力的简称,该概念首先由英国学者哈伟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将其定义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维基百科全书》认为,就业力是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已然对高校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大学生的就业力作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什么是大学生就业力?社会各界对此内涵的理解与研究视角不尽相同,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标准。国内学者郑晓明比较早地提出了倡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念,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因此,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台湾学者王如哲则将就业力提升的视角延伸至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过程中,认为“就业力关注的是专业领域的长期生涯发展,甚至包含培养可转换至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因此,并非狭隘地只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而是重视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即使其所学在劳动力市场或职场上已趋饱和,仍可产生外溢效果而有能力转移至其他专业领域就业与发展其生涯。”
通过对各国学者在就业力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比对,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力总体来说是一种和职业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所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总和,它涉及能力本身,同时也包含态度、品性等可变的核心技能群,是大学生在求职、就职以及晋升等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动态发展倾向。同时大学生就业力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就业力不是大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长期的知识累积、技能培训以及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通过适当途径进行培养和提升的。二是主体性,大学生在求职、就职等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就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个体知识结构、品质修养、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个体意识。三是综合性,大学生就业力不是单纯的某一项技能或某一种能力,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体系,不仅包括具体的能力,同时也包含了大学生的个体特质与态度。
二、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优势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可以说,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具有高校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1.辅导员具有角色优势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常常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往往是大学生学习上的督促者、生活中的服务者。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说与辅导员接触的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同时,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他们心态与大学生相似,活力同大学生相仿,这大大拉近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当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力的过程中遇到学生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时,就可以发挥角色优势,本着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原则,与学生本人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帮助其走出困境、克服困难。
2.辅导员具有岗位优势
目前,各大高校辅导员的岗位配备相对稳定,大多数辅导员可以将一固定的学生群体从低年级一直带到高年级直至其毕业,这将有利于辅导员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低年级,辅导员可将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向学生传递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进入高年级,辅导员可对其所带学生进行就业意向与就业能力的初步摸底,并结合其综合能力与个人气质等因素,确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到大四年级,辅导员可建立学生就业档案,在班级中配备就业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与意向,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持续、更有效。
3.辅导员具有信息优势
一方面,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这一岗位要求辅导员要对其所管理的每位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学习状况等都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力时,辅导员就可依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就业技能,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常年与用人单位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技巧,辅导员可将这些就业信息及就业技巧进行归纳与整理,进而有步骤的向学生进行条分缕析的介绍和讲解,使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路径分析
1.完善辅导员队伍就业力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升综合素质是前提
当前,我国高校倡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与个性化服务理念,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人力有限,无法将此项工作做细做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遍布在广大学生中间,在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可以说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主力军。
一方面,要建立规范化的辅导员就业力指导课程培训体系。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师资和经费方面的支出,设计出能覆盖到每位辅导员的职业指导课程计划,满足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和指导的需求。如上海大学就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合作培训的新模式,邀请日本MANPOWER公司来上海大学举办了三期“中日合作上海大学国际职业人才开发培训中心职业顾问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咨询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受到辅导员的认可和欢迎。[3]另一方面,辅导员还应积极融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俗话说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只有辅导员首先走出去,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后,为大学生做出的就业力指导才能更具有说服力。此外,辅导员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时随地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眼高手低、拈轻怕重、频繁跳槽、违约造假等现象频繁出现,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就业率的水平,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手段之一。
相较一两项就业技巧的讲解、一两种就业理论的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来的更深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意义。”[4]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力时,辅导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有效抓手,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引导作用、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学习意愿、诚信教育、可塑性、创新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个人生存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将对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起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融入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是保障
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不是大四毕业时上一两堂就业指导课就能解决的事情,需要辅导员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为增强实效性,辅导员可将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融入到常规工作中,以多种形式进行就业力的培养,改变过去单一的形式。
具体可操作为:一是将就业力的培养与新生入学教育有机融合,为大一新生简单介绍学生所在专业的当年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去向。二是将就业力的培养与学生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实习活动多项互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三是建立学生就业档案,使学生有序就业,并在就业以后便于跟踪与调查。同时,辅导员还可利用班会、课间、宿舍走访等机会,向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的传授和指导,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为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提供了多方渠道。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