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诗《夜下征虏亭》鉴赏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夜下征虏亭》李白唐诗鉴赏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李白诗鉴赏
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意境宁静如画。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轮廓格外分明。
“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象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素来以花喻少女,而以少女喻花,实不多见。
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似乎有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岸上山花烂漫多情,江上灯火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传达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炼的笔触,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展现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