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与丑的优秀议论文
美与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评判美与丑的标准,我们好似与生俱来却又各不相同。
在这个美丑分明的时代,人们往往将美与丑的评判标准过多地放在了外貌之上。如今在人们的心中,美与丑的定义,无疑就是外貌的好看与否,样子令人看起来舒坦大方的就叫“美”,相反,样子不雅观,便被人们定义为“丑”。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也不必太过追求一件事物的表面美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本质美丑。
就像常见的“公车让座”,若让座的人是一个样貌奇丑的人,那我们也决不能另当别论的判断此人就是“丑”的一类,因为外貌的丑只是表面而不能代表整体,让座这一行为体现的是其心灵美。要知道本质美实际上比外貌美重要得多,若是全世界都是外貌美而心灵丑的人,那无疑是最可怕的。
本质的美丑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对于本质的美丑之态度更加重要,这便为我打击那些心灵丑恶的人而赞扬心灵美丽的人打下了基础。前不久,一篇“商丘小伙儿因太丑找工作频被拒百家企业愿伸出援手”的一篇报道更是正实了这一点。报道里说小伙儿因外貌丑陋,而遭人唾弃,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份工作,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外貌丑吗?其次,报道又介绍说小伙儿找工作是为了供弟妹上学,因而得到了百家企业的帮助,这就是一种人们对心灵美的人的赞扬方式啊!此报道正是折射出了人们对心灵美这一根本的大力赞扬。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世界上都是心灵美的人,毕竟心灵美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世界上所以都是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人们肯定会因为习以为常就漠视掉“美”的定义,那便失去了评判的意义。正是有了“丑”的存在,才有了“美"的存在,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才有了“丑”的存在。“丑”为“美”的评判提供了条件,“美”也为“丑”的评判提供了条件。如此一来,美与丑便是相影相随的了,这种美丑共存的局面并不局限于个体或整体之中,就像一个人的心灵美也叫“美”,相貌丑也叫“丑”,它们的存在也不会矛盾。
世间的美丑太多,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有不同,但美与丑的评判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外表,这和前文所提到的评判一个人的美丑,心灵美要比外貌美重要得多。
【每日写作指导: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考试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高中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