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后记

文章 2019-07-14 13:31:24 1个回答   ()人看过

自从听了许校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总算明白了学案导教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许校功夫下在了课前,她布置了学生几个预习题,如:“我读了课文---遍”、“写写生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有哪些问题?”等等。课上,她一题一题梳理,游刃有余。

听后觉得自己由于能力、精力有限,难以实施,虽然这样想,但是尽量在自己的教学上也进行尝试。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最基本的就是读读课文,自己解决掉生字,了解本课主要讲什么,然后想想课文的第一部分和其他几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最后让学生提提不懂的问题。

在检查预习效果时,字词部分预习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提问题部分,发现大多数同学提到的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伯父为什么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要理解这些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调整教案,增加一些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再比如,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总之,经过一些尝试,对学案导教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今后将尽我所能,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