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谜团的的新考实
李白是盛唐诗坛最具代表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9000多首诗作,但流传下来的仅仅有900多首,这些诗作在中国乃至于世界广为流传,传唱不绝。
一:李白的身世。
游国恩等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未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1页)。前苏联已解体,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托克马克。李白自己在一首诗中写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诗中的陇西人指的是李白的祖籍,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秦安东,其祖先在汉代时是防守边疆的将领,有些学者以此句认为李白是“飞将军”李广的第25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代,李白生前也确实承认其远祖是李广。
李白在作品中提到过自己的妻子、女儿、兄弟、朋友,有的是多次提到,而却从来没有提到他的父亲李客,那么李白的父亲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许多学者推测李客最大可能是位侠客,经常扶危济贫或替人伸冤,这样也就触犯了当权者,最终只得避隐于穷乡僻境,隐姓埋名,我们也可以从李白身上看到其父的侠气风范,还有可能就是李白的父亲由逃避仇杀而“潜还”的。
李白大约5岁时,随其父迁居于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莲乡,李白就是在那里长大成人的,他对青莲乡有着依依的故乡情节,还自号青莲居士,难怪历史上把李白的籍贯误认为是蜀中。李白在江油度过了长达16年的宝贵时光。李白一生在外游历时也常常思念故乡,最有名的诗作《静夜思》中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床前明月光”并不是明亮的月光照在李白睡的床上,在唐代“床”指的是座具,唐人睡觉的用具叫“榻”。唐代以前汉民族都是席地而坐,后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民族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骑马的马鞍的启发,在生活中,发明了凳子之类的坐具,而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在草原上放马的胡人,后来,汉化后就改姓汉民族的“李姓”。读《静夜思》时,多数人认为是月光照在李白的床上,这是错误的,李白并非那么懒惰。
二:李白的志向是做“姜太公式”的宰相。
青少年时期的李白以“狂人”著称乡里,当然他看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起他。在现实中,他处处与别人不一样,他多年呆在山中养一种奇特的鸟,这也养成了他后来对于任何东西不屈服的品性。中国的科举制最早原自于隋朝,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到清代末期走向衰败、灭亡。科举制在封建时代算是最好的选材方式,但李白对于科举制却没有任何兴趣,他自认为他与平凡的俗人不一样,更不会像他们一样去参加考试,然后步入仕途,由地方上芝麻大的小官做起,经过许许多多年的岁月后,当头发、眉毛白了的时候在官场上才有了点起色,但这时也离走进坟墓的日子不远了。个性张扬的千古奇才李白认为自己应该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凭其才华,他应该是让皇帝亲自登门拜他为相,就似商末周文王拜姜尚为宰相一样,而且像姜尚一样还不愿意轻易出山,常常逃避,一直到80多岁才不得不出来辅助周文王建立周朝。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仕途之旅是“跨越式”的,他应该一部到位,直接做皇帝的老师、姜太公式的宰相。为此,他在今天的四川江油等当时的皇帝亲自登门请他,焦虑中苦苦等到25岁,皇帝也没有发现他这位自封的奇才。
25岁时,李白离开四川,他要主动出击,他不能再等待了。为实现自己做皇帝的老师、做姜太公式的宰相的“政治神话”,他手执自荐信,信中他自称他是西凉国国王李暠的后代,他四处奔波把自荐信投递给各方高人,让人把他推荐给皇帝。他要以作家、诗人的身份实现他的远大政治理想。
三:李白的第一次婚姻。
27岁时,李白结婚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见乡人(司马)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逐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文中的“许相公”指的就是许圉师,他曾经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担任左相,还连任四任,退休后,回到他的老家今天湖北省安陆。在李白求官两年无望时,竟然在湖北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了,而且是让当时社会歧视的“入赘”的方式,看来心急要做宰相的李白真的是拼命了,他要先接近退休的宰相,培养做宰相的技能了,并以许家的势力来为自己猎取功名。
“入赘”即是丈夫嫁到妻子家里,就是俗话说的“倒插门”。人类社会首先经历了母系社会,中国自夏、商、周三代起就建立了父系社会,以父系为中心的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男尊女卑,妇女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权。妇女出嫁到丈夫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相反,如果男人入赘到妻子家就是反常之事,会遭到全社会的歧视。从典籍来看,在秦汉时期,入赘的女婿的社会地位犹如犯罪的人,会遭到社会的鄙弃和政府的迫害。虽然,唐代比较开放,但是入赘依然倍受社会各阶层的鄙视,而且,当时许家的鼎盛期已过,李白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