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的读书习惯。
2、学会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逐段细读课文时,读懂文意,抓住重点,领会中心句概括全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法,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与录音带、幻灯片,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及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外引入,诱疑导读,感知爱戴
1、出示宋庆龄与朱自清的话,谈话引入: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家中病逝。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领袖夫人与同是知名作家在他去世后所写的文章中的句段:鲁迅先生的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损失。救救孩子这句话在鲁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终生实行的一句实话。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帮助着青年人,所以在他死后青年们也特别地哀悼他。
指名读,谈感受。
齐读。
2、仅止是他们觉得悲痛不已吗?不,远远不是。让我们进入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去吧,你就会知道来哀悼鲁迅先生的人有多少,感情有多深哪!
3、快速默读全文,找出直接能反映人们的悲痛的段落读:
读第一自然段,反复读,说说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人们的感情吗?
理解爱戴,并说说从哪些句段中感受到了人们对先生的爱戴。
引读:
参加吊唁的人真多啊
他们都很悲痛
4、此时此刻,你心情如何?最想问的是什么?
质疑:
鲁迅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如此深受爱戴?
过渡:
是啊,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深受不同阶层的人的相同爱戴呢?让我们进入文中去可能便略知一二了。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伊始,教师便充分利用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领袖夫人宋庆龄女士与知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惋惜之情,再进入文中描述吊唁先生的场面中去感受人民群众对先生的爱戴之情,从而激起迫切想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的强烈欲望,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理清脉络,提炼中心,浅悟爱戴
1、默读全文,划下不能理解的字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个故事的大意,并用划下能直接回答上述问题的一句话。
2、谁能将自己划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出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自由练读,并联系各个故事内容初步理解。
指名读,并边概括故事内容边说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提炼小标题板书。
齐读小结: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3、文章如何紧扣这一中心向我们具体展现先生的高尚品质的呢?
(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是感悟的基础,在本文中,我此时的年龄与孩子们相仿,因此学生对这一文本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中心句的提炼使他们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再以中心句为对话连接点,联系各个故事进行概括,将理清脉络这一环节化于无形之中,不断照应同一句话,强化了对中心句的作用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未被打断,精神受到熏陶的同时与语文工具的掌握得到有机的统一。)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