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作《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
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
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过程目标:采用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悟情,读中悟美。
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体会法——课件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
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板书:送
谁能用“送”组个词 ? 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说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是啊,从古至今,“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落寞惆怅,总是特别的伤感难过。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1200 多年前,也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情谊吧!(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2、谁会读这个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
理解“使”:出使。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下面注释的)表扬学生:真好,学会了看注释,就能学的更快!
去哪儿?(干什么?可以不去吗?)
解读“安西”:安西又在哪儿呢?(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表扬:又多了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新疆是中国最西边一个遥远的地方。
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板书:王维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谁了解王维?谁还有补充的?
你来读一读课题?
听老师来把这个课题读一读?送——元二——使——安西
指名读。你来读。表扬:翘起大拇指,我注意到你读得时候脑袋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古诗的韵味儿。
一起读。别读得那么有力。
二、读全诗,掌握节奏。
1、生自有反复地读。
下面,请大家对照资料、注释,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
2、指名读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
3、读得不错!比如:后鼻音读得那么准!“朝雨”的“朝”在这里读“zhao”,“客舍”的“舍”在这里读“she”,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了。我请你来推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
5、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生齐读诗歌。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