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生物的分类教案设计

文章 2019-07-14 10:06:03 1个回答   ()人看过

第五节 生物的分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科学方法教育而言,是观察与比较的延伸。学生在接受了半个学期的观察与比较的学习与训练,在初步掌握这两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进入分类方法的学习是很自然的。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科学方法作为获得知识的工具,其传授过程必须依托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因此如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方法教学是本课的关键。

概念的获得可由大量的生活经验来简化。因此,从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作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了解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后,再把它应用于生物的分类。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生物的分类地位。最后通过对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区别为例,讲述生物分类的依据。

因此,本节课可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对简单事物的分类能力,学会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在此基础上把分类原理应用于生物学分类,达到概念的迁移。通过对生物分类法的介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被子植物标本,理解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区别,学会生物分类地位的确定。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解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人为分类法)。

2.解检索表及其编制方法。

3.解生物分类的等级。

4.解生物分类的地位。

(二)技能目标

1.步学会用人为分类法对日常事物进行分类。

2.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3.步学会检索表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1.检索表的编制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细致的工作作风。

2.养学生分析事物的条理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地位。

2.教学难点:事物分类依据的确定,检索表的编制。

三、教学准备

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各若干种(带花、能体现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形态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分类现象

给事物分类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比方说图书馆内对藏书的分类,商店里对商品的分类等等。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例子?(学生议论后回答)

问:我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以同桌为单位讨论后回答。(便于查找等)

(二)体验分类法

问:既然分类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教师安排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对其中一位同学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分类时要求对每一步分类的依据进行记录,并对每一“类”进行命名。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如:

分类完成后,可叫学生对自己的分类作口头描述,重点叙述这样分的理由(即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对学习用品的分类,实际上是“根据某特征的有无”进行分类的方法。并介绍“人为分类法”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27和表4-1。完后,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检索表查找某一类生物的分类地位。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刚才对学习用品的分类,学着编制一张检索表(以同桌为单位)。教师在各处巡视指导。

在学生编制好的检索表中,选择较好的一张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利用该检索表,向学生讲述分类的等级和分类地位两个名称及意义,以及同属于较低等级的事物间共同点较多等特征。为学习生物分类的知识作铺垫。

(三)运用分类法

在学生基本明了上述名词的意义的基础上,由对学习用品的分类引申到生物分类上来(在此处提出自然分类法的名词以及两种分类法在生物分类中的运用)。提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并指出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等级。接着讲述同属较低等级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比同属较高等级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要多这一特点。由于有编制检索表等知识作铺垫,该部分知识的同化当属容易。

最后以油菜和河蟹为例介绍生物的分类地位。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生物的分类

一、生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二、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为分类的最低等级

三、生物的分类地位:

油菜: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芸苔属、油菜种。

河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

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种。

注:1.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多。

2.“品种”不是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界 (B)种 (C)品种 (D)个体

(2)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 )

(A)200万种 (B)450万种以上

(C)200万~450万种 (D)1500万种以上

(3)下列常见动物中,最高等的是( )

(A)麻雀 (B)鲫鱼 (C)老鼠 (D)青蛙

(4)下列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鱼和蛙 (B)水稻和葱

(C)松和小米 (D)白菜和小麦

2.课后作业

(5)蝗虫、梭子蟹、蜈蚣三者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和足分节 (B)幼体和成体都有蜕皮现象(C)都用气管呼吸 (D)头部都有一对触角

(6)从生物分类等级来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 ;同纲不同目的生物比同科不同属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要 。

3.参考答案

(1)B(2)C(3)C(4)B(5)A(6)多,少。

4.简要分析

(1)“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等级,“品种”不属于生物分类上的名词。(2)略(3)从进化上看,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所以选C。(4)生物分类等级来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反之,共同点越少。水稻和葱同属禾本科,故具有较多的共同点。(5)这三种动物同属节肢动物,故选A。(6)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差异。

2.了解被子植物分纲的依据。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列表法对事物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会判断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历程。

2.体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差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标本,梳理出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差异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各种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带花)及种子,以上材料每组学生各若干种,教师课前对学生中的标本作适当取舍。种子须泡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从油菜与水稻的分类地位引入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分类依据。

(二)初步分类

发给学生一表(见附表)。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开展观察活动。

在仔细观察水稻和油菜实物或图片的基础上,把各自的标本按照与水稻和油菜在形态上的相似程度分为两大类。并在表上记录分类的依据。

(三)观察标本,探究差异

按照表上的要求,仔细观察两类标本,比较两类标本的差异,并在表上记录。完毕后,各组互相交换表格。比较各组比较结果的相似性。

附表:

甲组(与水稻相似)

乙组(与油菜相似)

叶脉类型

根系类型

茎皮是否易剥离

花瓣数目

种子子叶数目

(四)修正概念,落实目标

在学生分类观察及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说明:子叶数目的差异是区分两类植物的根本特征。进而提出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名词。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图4-25,对上表进行修正。

教师出示几种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标本及它们的种子,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形态上特征区别它们分别是哪一纲的植物。学生回答后问:光凭形态上的特征能肯定吗?学生不难回答:不能肯定。进而由学生得出关键要看子叶数目的要求。教师配合学生要求对种子进行解剖,证实学生的判断。

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叶脉类型

多平行脉

多网状脉

根系类型

多须根系

多直根系

茎皮是否易剥离

茎皮不易剥离,长成后不再加粗

茎皮易剥离,能逐年加粗

花瓣数目

3或其倍数

4、5或其倍数

种子子叶数目

1片

2片

举例

水稻、小麦、葱、蒜

棉花、桑、杨、南瓜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常见花卉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

(A)菊花 (B)月季 (C)五针松 (D)水仙

(2)松与桃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植株高大 (B)不开花

(C)叶呈针状 (D)种子裸露

(3)下列不属于藻类的是( )

(A)紫菜 (B)金鱼藻 (C)衣藻 (D)水绵

2.课后作业

(4)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根 (B)茎 (C)叶 (D)花和果实

(5)动、植物的本质差异是( )

(A)同化作用方式不同

(B)异化作用方式不同

(C)动物能运动,植物不能

(D)动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6)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主要不同之处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内子叶数目为_个,单子叶植物种子内子叶数目为_个。

3.参考答案

(1)D(2)D(3)B(4)D(5)A(6)2,1

4.简要分析

(1)略(2)松属于裸子植物,桃属于被子植物。所以松的种子裸露。(3)金鱼藻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属被子植物。(4)由于植物的花和果实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其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因此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被作为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5)略(6)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