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教学方法的论文
1教学过程
1.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动物手术视频;强化术前准备、手术基本操作训练;将手术步骤写到黑板上或打印好提前发放给学生。
1.2分组
将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分成9组,每组5人,分工协作,每组配发一只家兔。
1.3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4手术步骤称重→麻醉(用10%水合氯醛进行腹腔内麻醉,用量为2~3ml/kg体重)→固定(用线绳将家兔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去毛(范围为上至剑突水平,下至耻骨联合水平,两侧到贴台的腰部,用4%脱毛剂脱毛)→消毒,铺巾→剖腹探查术及盲肠切除术(仿人阑尾切除术),盲肠部分切除术是练习阑尾切除术的方法与步骤,重点是阑尾系膜的游离与结扎、阑尾切除、残端处理、荷包缝合等操作。
2存在问题
(1)手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戴上无菌手套参与称重、麻醉、固定、去毛等环节;有的小组术者在操作过程中擅自离开手术台,接触到了非无菌物品。
(2)手术人员分工不明,缺乏配合。有的小组多次出现一个人既当术者又当助手的情况。
(3)术前未认真讨论手术方案。有的学生对手术步骤不清楚,以致于术中手忙脚乱,难以应对突发情况。
(4)手术器械运用及手术基本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手术器械摆放不规范,组间混用;有的学生对手术器械辨认不清,如将持针器与止血钳混淆。
(5)手术操作不规范,不注重细节。动物手术面对的是一个活物,与单纯在模型上练习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课前练习打结时很熟练,但一上手术台就紧张得手抖,打结不熟练;有的学生切开皮肤前未固定皮肤,刀与皮肤未垂直,用力不均匀;有的学生手术中胆怯,未一次切开皮肤加之缺乏正确的止血方法,造成手术中多次出血;有的学生切割盲肠时,未仔细结扎肠系膜上的血管,造成大出血;有的学生进行荷包缝合时线拉得过紧,以致最后盲肠残端塞不进去。
(6)不注重术后观察。手术结束时学生急于关腹,对腹内残血及其他部分未做仔细检查。由于各种原因,家兔被要求处死、掩埋,学生没有机会观察手术是否成功及术后情况。
3改进方法
(1)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贯穿手术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其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把动物当成患者来对待,使学生认识到严格无菌操作对将来从事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2)重视术前准备工作及组员间的配合。术前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做好准备,牢记手术步骤并认真讨论手术方案,除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方法外,还要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培养仔细、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实践证明:术前准备周到、成员分工合理、操作相互配合能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3)强化手术基本操作的练习和考核。练习每项技能操作前都要制定学习目标、考核标准及细则,练习结束时通过抽查、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巡视指导时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加学生参加动物手术的信心。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将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如阑尾系膜血管的近心端应予双重结扎;较大血管和重要缝合都要打三重结,且打结要牢固;第二助手在剪断缝线或结扎线时不要剪得太短,否则术后早期因一线之脱就可能发生吻合口瘘或出血,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在外科手术中,一针一线、打一个结、剪一条线等细节都有原则要求,不允许疏忽大意。
(5)应对术后的家兔继续观察养护。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手术中存在问题、原因及体会,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动物手术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创新意识,才能使医学生理解实践教学的精髓,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承担起救死扶伤、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的光荣使命。
4教学效果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术后问卷调查发现,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动物手术时间由以前的2~3小时缩短到1.5~2小时,家兔术后成活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明显增加,操作考核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意识及综合能力也有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升。总之,动物手术不同于单纯手术基本技能的练习,其难度和复杂性显而易见,但它又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意志,在实践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