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古玉》阅读题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古玉
聂鑫森
D市博物馆副馆长闻风,素来阴沉着的脸,忽然转晴了。无论何时何地,见着馆里的任何一个人,他都会主动迎上去,笑眯眯地打招呼,嘘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原是文物局政工科的一个科员,35岁时,派到博物馆来任副手,眨眼间就五年了。原想熬上两三年,疏通好各方面的关系,扶正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想错了,博物馆是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地方,讲究学历、职称、资历和学问,他一个行政干部,面对金石、书画、瓷器、杂项,两眼一抹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谁服他的气?何况,馆长白苇秋虽说已是五十好几了,但做人做事让人挑不出毛病,且是文物界著名的鉴赏家,著述多种,尤对古玉等杂项独具慧眼,指望他退位,还有一段不短的日子。
可白玉也不是绝对无瑕,闻风终于抓着白苇秋的把柄了,他能不转忧为喜?
按历来的规定,凡博物馆工作人员,是禁止去购买和收藏古玩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公家的大量古玩,要做到一尘不染,谈何容易,唯一能证明他们清白的,是家中绝无古玩的痕迹。一向标榜自己从不去古玩市场的白苇秋,在一个冬日的上午,却戴着口罩,围着围巾,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女人和一个中年汉子,在古玩市场转了一大圈,还买了不少的小玩意。
有一个古玩商,曾到博物馆来问教过白苇秋,他记住了白苇秋右耳垂上的一颗黑痣。因此,当这一行人走出他的店铺时,他给闻风打了个电话,信誓旦旦地说:当然是白馆长,错了我负责!
闻风嘱咐他不要到处乱说,他得认真做些调查。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白苇秋为什么蒙着口罩,心里有鬼嘛,还不是怕被人认出来!
这些日子,闻风没有惊动任何人,上班准时来,然后就借故开溜,直奔古玩市场去明察暗访。要扳倒一个人,首重证据,必须有当事人的纸写笔载,在这个方面,他不会心慈手软。
他拥有的证据,越来越清晰了。
自苇秋在一家叫雅玩斋的古玩店,买了一个淡红色的寿字玉佩,花了三千元。老板说材质是红翡的,白苇秋答:不是。是白玉,淡红的是汗沁、血沁、土沁。钱是那个中年汉子掏的,玉佩却由那个年轻女人收进了小挎包。
在崇古阁,白苇秋看中了一只青玉手镯。老板说那玉中含着几滴水,摇起来还动,很多顾客都说这镯子是玉石合成材料做的,要不怎么会有水在里面?所以开价才两千元。
那个戴口罩的人很大方,没有还价,很爽快地买走了。
在求古居,白苇秋买走了一个晚清时的紫檀雕花笔筒。
在采珍馆,白苇秋买走了两只古旧的铜马镫。
至于那个女人是谁,闻风一直没法调查清楚。但可以猜测,那准不是个什么正经东西,而且和白苇秋关系暧昧,要不这些贵重的古玩,怎么由她收着?中年汉子也不知是个什么出处,应该是白苇秋的跟班兼财务大臣,土不拉叽的样子,却是靠得住的。
闻风的调查,做得相当细致,也相当保密。证据更是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
铁证如山,不压死白苇秋才怪。
闻风又亲自撰写了一封检举信,连同所有的材料,兴高采烈地送到了文物局的纪委办公室。
他知道纪委对于这些材料,还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落实,时间会长一点。但他相信,天大的喜讯会如期而至。
一个月过去了。
D城的《都市新闻报》忽然在头版刊出了一篇通讯,题目是白苇秋破例识古玩,民工妻赴沪喜换肾。
正在翻阅报纸的闻风,触了电似的猛地跳起,然后又无力地坐下,睁圆一双眼睛,急急地读下去。
白苇秋果真去了古玩市场,果真购买了古玩。跟随他去的两个人,一个是D市慈善总会的副会长林菁,一个是农民工劳犁,他租住在D城的一条小巷里,和白苇秋是邻居。劳犁的妻子患了肾衰竭的大病,命悬一线,白苇秋捐助过不少钱。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换肾,而换肾需要五十万的巨款。
白苇秋没有什么积蓄,他领着劳犁去了慈善总会求助。可人家财力也有限,求助者太多了,顶多能拿出几万元。思来想去,他只能破例去一趟古玩市场了,凭借他的眼力和学识碰碰运气。但他不能不慎重,从银行取出仅剩的存款两万元交到劳犁手上,在选好古玩后由他付款,又请了林菁一路同行,买好的古玩由她暂收。他手不过钱也不过物,以免他人说闲话。之所以要戴上口罩,是怕古玩商认出他,导致看中的东西不肯出手。
老天有眼。白苇秋居然就捡漏了,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宝贝。那只青玉镯子,玉中含水,称之为空青,稀罕至极。那块寿字玉佩,似玉而分量却轻,有点像琥珀,名曰脱胎,为玉中之玉、玉中之王。这玉佩先是被死人佩着入葬,经历数百年受了尸气,出土后又佩在生人身上,尔后再陪葬、再出土。入土出土两三次以上者,方为脱胎。把它放入一碗水中,水会变得通红。
所有古玩的出手,都是白苇秋亲自打电话给一些大收藏家的。但钱货交割时,林菁、劳犁和他都在场。空青卖了十五万元,脱胎卖了三十万元,其余的古玩共卖了七万元。都由林菁交给了劳犁。
劳犁要退回白苇秋垫付的本钱。
白苇秋说:你们留着用。我们一家,每月都有工资哩!
闻风看完报纸,失望、痛苦、愤懑、惊恐,百感俱生,然后,又渐渐地冷静下来。他想:明天是星期五,按规定,上午是业务学习,何不出个通知,组织全馆人员学习和讨论这篇通讯呢?这件事,就不用和白馆长商量了。
他移近桌上的电话,拨起了纪委办公室的号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博物馆副馆长闻风“素来阴着的脸”近来“忽然转晴了”,主要是因为当博物馆副手已经五年的他想疏通各方面的关系,搞好人际关系,争取早一点“扶正”。
B.白苇秋作为馆长当然知道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不得去购买和收藏古玩的,所以他只得蒙着口罩去古玩市场,生怕被别人认出来而耽误了他为农民工做好事。
C.小说写了一个古玩鉴赏家为帮助农民工而买古玩、卖古玩的故事,作者文笔洗练,文字精到,在行文中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借以凸现人物的文化品格。
D.小说构思奇崛,从闻风发现白苇秋买古玩,到亲自调查并送检举信,再到在报上读到通讯及准备组织全馆人员学习和讨论通讯,可谓尺幅兴波,一波三折。
E.闻风看完报上的通讯可谓百感俱生,失望,痛苦,愤懑,惊恐。作品最后写到闻风准备组织全馆学习、讨论通讯,给小说带来一抹亮色,也表现了他的转变。
(2)结合全文,概括馆长白苇秋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闻风还是白苇秋?请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小说以“古玉”为题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1)【选D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
(2)①扶危济困,富有爱心;②坚守原则,行事低调;③聪明睿智,做事谨慎。(6分,每条2分)
(3)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闻风。从发现白苇秋买古玩,到调查白苇秋买古玩,再到亲自送检举信,最后看到通讯后准备组织全馆讨论和学习,闻风都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小说通过闻风的所作所为,塑造了一个不学无术、捕风捉影、一心想往上爬的人物形象,因而小说的主人公应是闻风。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应是白苇秋。小说的主要篇幅在写白苇秋买古玩,卖古玩,从而表现其扶危济困的品质和“侠义”精神,不管是开头介绍白苇秋的情况,还是结尾学习白苇秋的事迹,都是为了塑造白苇秋的人物形象,写闻风只是为了衬托白苇秋,因而小说的主人公是白苇秋。
(6分。言之成理即可,视理由的充分程度酌情给分)
(4)第一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白苇秋是博物馆的馆长,是文物界著名的鉴赏专家,尤其对古玉独具慧眼,他正是发挥识古玉的专长而扶助了一位农民工。小说以“古玉”为题,高度概括了故事的内容。
第二层:自古以来玉就象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古人说“君子比德于玉”,意思是说传统文化中君子有着玉洁冰清的品格,小说以“古玉”为题是借“古玉”象征白馆长高尚的德操,表达赞美崇敬之情。
(8分。答到第一层给4分;答到第二层给6分;两层均答到给8分。如有其他的理解,只要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