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点》一课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字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诱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月23日 总第18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小朋友,这阵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么雨吗?你观察过这些雨都落到哪儿去了? 小朋友们,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雨滴的声音, (播放录像资料让他们欣赏雨点的美景。) 2,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了什么?雨点落到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有个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写了一首《雨点》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板书课题:雨点
出示“雨点”图,师述:看,小雨点多可爱呀!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课题再齐读。
3.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一边看书,一边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过渡:老师读得怎么样?你们想读吗?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资料让他们欣赏雨点的美景,把孩子们带到绿意盎然的荷塘边,唤起她们对春天、对雨点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
1.听,小雨点落下来了。播放下雨的声音。
2.让我们来看一看雨点落下来的情景,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3.诗歌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想读一读吗?
现在我们来闯第一关:根据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先拼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度的字多读几遍,看谁最认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遇到我们课后要学的生字词把它圈出来。
4.同学们,第一关闯关是否成功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看谁能读准确。(带有拼音)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去拼音读)
(1)抽读词语:
A.指名拼读: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小卡片)
B.指名领读:(不带拼音)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2)宣布闯关成功
把我们 生字宝宝带回到他们的家中,你们还能认识他们、读准他们吗 ?生字读好了,课文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课文,学生再评,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将课文读熟后,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三、理解课文。
1.游戏进入第二关:检查读课文
过渡:课文能读通了,怎样才能读好呢?我们再深入地学习,把课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会读得更好。
(1)符号教学,“,”像一只小蝌蚪,它的名字叫逗号;“。”像个圆圈,它的名字叫句号。一句话还没有说话需要停顿 ,我们可以用上逗号;当把话说得清楚明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它放上句号。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2.老师非常荣幸的告诉大家,你们的第二关闯关有成功了,恭喜你们,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这篇课文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是内容却很丰富呢!
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用“??”标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标出。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3.交流:
(一)讲读第一句。
A.指名读第一句。
lu
(1)(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
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
(2)(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
池塘里的水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B.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
Shuì jiào
(1)(出示词语:睡 觉)读准字音,“睡”是翘舌音。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所以“睡”这个字很有意思,是个眼目旁。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指导读好第1句。
(二)讲读第二句。
A.指名读第二句。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sàn
出示词语:散 步)读一读。
B.为什么不说它睡觉,而说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C.指导读好“散步”。
D.指名读第2句。评议,再读。
(三)讲读第三句。
A.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B.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
C.评读。
D.齐读第3句。
小结:刚才大家看着图,自己读懂了第3句话的意思。
(四)讲读第四句。
A.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自己读第4句话,能不能把第4句话读懂、读好。
B.指名读。
C.评: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Hǎi yáng tiào yua
(出示词语:海 洋跳 跃)
D.指导读好“海洋”、“跳跃”。
E.齐读第4句话。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连续三次闯关成功,老师真替大家高兴,下面是第四关,大家准备好了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笔画。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识字、学词,并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力求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2月24日 总第19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看、听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2. 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
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①在池塘里睡觉。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二句。
②在小溪里散步。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为什么?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三句。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