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标,促进课堂教学论文
当前,我国正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开始应用了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个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不少新理念和新观点。那么,如何结合新教材来更好地贯彻新课标,并改进和促进课堂教学呢?我听了郑经舟教授的讲座之后,获益良多。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 围绕新课标,改革课堂教学,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育首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在新课标中,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它所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具有普及性。同时,它还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围绕新课标的精神,重新理解和认识课堂,认识到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在旧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较枯燥的如四则混合运算、几何证明等与社会需要相背离,对生活实用性不大的数学内容。而新课标则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即要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到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对生活有帮助的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充分发挥其用处,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用数学。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时要尽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 从而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1——5各数的认识”时,就让学生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5的,并且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5的,用这些数字说一句话等,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
三、 课堂应让学生参与体验,由训练学生获得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潜能。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结合教材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等各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不能像以往那样训练学生机械地记忆、获取知识,应多想办法,利用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室成为学生探究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场所。我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时,利用了比赛、听算、“看谁上对车”等游戏或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对口算练习不感到乏味,并且产生兴趣,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新要求,作为课堂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新课标能更加落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