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

文章 2019-07-14 07:35:42 1个回答   ()人看过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主要体现在一个愁字,各位,看看下面的文章,体会一下阅读了卜算子咏梅之后的感想。

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哪怕全世界人都抛弃了我,我也对自己不离不弃,因为我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题记

陆游,是坚定的抗金派,因而在仕途上不断遭受顽固派的污蔑与打击。虽然他未曾实现其破敌报国之心愿,但却未曾放弃,临终之时仍惦念着国家的统一。他的那首《卜算子61咏梅》让我深有感触。

那是一朵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梅花,无人观赏,人迹罕至。它在凄清的环境中独自开放,或许无人欣赏,或许无人采摘,又遭遇风雨如狼似虎般的侵袭,但身处逆境的它却不曾向磨难低头,即便落寞,即便无主,依然开放,黄昏的孤独、风雨的摧残又能如何?

相比,人是如此脆弱——仍清楚地记得,在成绩的风暴中,我被颠覆,随波沉浮;在体锻的击打下,我无力倒塌,听天任命!现在想想,我竟然连一朵花都不如……

在风雨中,梅花依旧能昂首挺胸,纵然冰雪交加,它未曾折眉,迎刃而上——因为它的梦想,因为它的执着!

或许全世界都放弃了它,但它不曾放弃自己。因为它不为世事所动,因为它坚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为了追求梦想,哪怕时光偷渡,哪怕容颜尽老;为了成就梦想,纵使无人观赏,也要傲然绽放!

哪怕黑云密布,我也能从中寻求光明;哪怕暴雨滂沱,我也能从中寻觅彩虹——因为是它让我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是它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为是它让我知道“纵然全世界人都抛弃了我,我也要对自己不离不弃”!

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2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