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14 06:28:23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一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根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确定暂时性差异;二是计算所得税费用。但是在理解和运用中有诸多难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对递延所得税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在会计工作和学习中,发现大部分会计人员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有诸多疑惑,本文针对递延所得税理解中的难点,以及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谈一点想法,期望能对学习及会计工作有所帮助。

一、递延所得税的涵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通过比较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产生时间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账务处理

下面主要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来分析递延所得税。

(一)资产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0000元,期末公允价值上升10000元,在进行帐务处理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该项资产帐面价值50000元。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因此,不承认公允价值的升值10000元,在以后实际处置时再确认,税务机关确认该项固定资产价值是40000元,也就是计税基础。即资产账面价值50000>计税基础40000,理解差额是(50000-40000)*25%=2500元,应调减应纳税25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可理解为税务机关少收了2500元,在以后期间可以收回。对于企业可理解未来要多交税,意味着会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出,符合负债的定义,所以确认负债,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账务处理:借:所得税费用25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

(二)负债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如,某企业预计销售产品质量保证损失提取费用10000元,计提时账务处理:借:销售费用10000贷:预计负债10000该项负债帐面价值10000元。税务机关认定该项预计负债时,取决于销售产品损失是否已经发生。因此不应确认,在以后实际发生时再确认,税务机关确认该项负债是0元,也就是计税基础。即负债账面价值10000>计税基础0,理解差额是(10000-0)*25%=2500元,应调增应纳税25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可理解为税务机关多收了2500元,在以后期间可以转回。对于企业可理解未来要少交税,意味着会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符合资产的定义,所以确认资产,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账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贷:所得税费用2500

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根据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已计算出来,根据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额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就可计算出所得税费用。这个公式在日常记忆中较困难,可以根据会计分录借贷平衡式,其他三个都是已知,倒挤出所得税费用。例如,某企业应交所得税是42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期初余额分别是20000、3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额期末、期初余额分别是25000、12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相比期初要减少10000元(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相比期初要增加13000元(借方)。所得税费用即是19000元:借:所得税费用19000递延所得税资产13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2000假设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期初余额分别是30000、20000元,其他条件不变,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相比期初要增加10000元(贷方)。所得税费用即是39000元:借:所得税费用39000递延所得税资产13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2000延所得税负债10000通过会计分录倒挤所得税费用,便于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相对于通过所得税公式计算得出结果更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10,12.

[2]胡庆红.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0,3(06).

[3]胡研.浅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以及会计处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