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踏入仕途是否从瑞安开始?
近日,温州前段时间在进行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按照“本籍人士为主,外籍为辅”的评选标准,应将陆游列入其中,他称已有研究证明,陆游初入仕途,是从瑞安开始的。
绍兴陆游研究会会长邹志方教授昨在电话中称,经多方论证,已证实陆游“初仕瑞安”,一改之前史学界“初仕宁德”的说法。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国平所编的《南宋史研究》中,也收录了陆游“初仕瑞安”这一章节。
但有研究人士提出质疑,认为也有证据表明,陆游仕途应该是从宁德开始的。
耗时十年考证陆游任瑞安主簿
85岁高龄的高圻祥,曾担任过瑞安中学党委书记、瑞安师范学校校长、瑞安县长、乐清县长等职。他称自己耗时十年,考证了陆游任瑞安主簿的史实。
高圻祥的论证观点主要如下:
一证:“舟行明镜”是陆游在游览飞云江。“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800多年来,陆游名诗《泛瑞安江风涛贴然》,一直在瑞安传颂不朽。
早在学生时代,高圻祥就熟读过这首诗。在很多诗词集的注解中,均解释为:“该诗是陆游赴任福建宁德县主簿时,途经飞云江之作。”
从小在瑞安长大的高圻祥很疑惑,自古以来飞云江到福建的水路,由于潮水冲刷都是“一江浊水”,哪里会有诗中“舟行明镜”的景象?由此,高圻祥猜测,此诗应该是陆游游览飞云江上游这些地方有感而发,而非坐船东去赴任。
二证:前贤建放翁祠侧面佐证陆游曾在瑞安生活或做官。高圻祥在青年时代曾看到,放翁祠、放翁亭、放翁池等建筑位于原瑞安县政府(古称县署)后面公园中,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拆除。
陆游号放翁,这些建筑是清代所建,以纪念陆游。高圻祥质疑,如果当年陆游没有在瑞安为官或生活的经历,“我们的前贤会无缘无故地建造建筑物去纪念陆游吗?”
三证:《永乐大典》记载“陆游为瑞安县簿”。高圻祥四处奔波,发现明代弘治年间的《温州府志》里有记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为瑞安县簿,赞治得宜,吏民爱之。
随后,高圻祥又在《永乐大典》里查到了如是记载,只字不差。《温州文献丛书》主编胡珠生认为,《永乐大典》对史学研究而言是较为权威的。
四证:去宁德做官前已自称主簿。为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高圻祥在陆游的诗作《戏题江心寺僧房壁》中发现端倪。诗中有“主簿孤舟夜不眠”一句,陆游自称主簿,可见当时已为官。
这首诗末尾,陆游注“是夕新永嘉守亦宿此寺”。“这位当晚与陆游同宿江心寺的新永嘉太守是谁?”高圻祥查考结果为张九成。
陆游注中称张九成为“新永嘉守”,而张九成在任初期的几年,恰好是陆游任宁德主簿之前,这说明陆游在此之前已经为官,而非“初仕宁德”。
《南宋史研究》添加“初仕瑞安”
高圻祥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发给中国陆游研究会顾问、绍兴市陆游研究会会长邹志方教授。
邹志方在写作《陆游世家》一书时,曾发现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开始才有陆游到福建宁德任主簿的记载,此前两年,陆游的去向一直是个空白。
“我一直困惑之前的两年,陆游到底在干什么。高圻祥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邹志方在电话中这样说。
邹志方称,清代人赵之谦(曾任江西奉新、鄱阳知县)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客居瑞安时,写有《章安杂说》一文,可以进一步佐证这一史实。文中,赵之谦提到在瑞安时的见闻称:“瑞安署后西偏,有陆放翁祠,祠前有亭,曰放翁亭……里巷犹传主簿贤。”赵之谦记录当年在瑞安,民众都在传诵陆游主簿贤名的景象。
邹志方认为,根据《宋史·陆游传》记载,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10月秦桧去世,宋高宗赵构起用了一批受秦桧打击迫害的良吏与贤士。陆游的恩师曾几(南宋著名诗人),于秦桧死去一个月后被起用为浙东路提点刑狱。宋高宗同时下诏平反秦桧亲手炮制的一些冤错假案,陆游也在其中,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回到家中,结束了长达两年的避难生活。次年,陆游写下《新夏感事》:“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邹志方认为,陆游的感激是源于朝廷准许他入仕的一种内心写照。而客观分析,在这一年,陆游也完全可以步入仕途:他的恩师曾几被起用为浙东路提点刑狱,管辖绍兴府及温、台等六州。曾几赏识陆游,他也完全有能力将他推荐到自己管辖的瑞安担任主簿,而不会让陆游在家中赋闲两年后,毫无征兆地去宁德担任主簿。
因此,邹志方认为,陆游初仕瑞安应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至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间。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宋史研究》中,收录邹志方所著的《陆游研究》一卷。邹志方在书中第三章“陆游宦游”中,第一节即为“初仕瑞安”,改正了自己之前著作和他人文献中“陆游初仕宁德”的说法。
在“初仕瑞安”一节中,邹志方用四五个千进行阐述,引经据典,并在文中备注道:“初仕瑞安应该承认是事实。关于这个问题,瑞安高圻祥先生曾撰有《陆游官瑞安主簿考》一文,所述颇详,笔者赞同其说。”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