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随感

文章 2019-07-14 06:14:23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出生在1981年,父亲是县上一所中学的老师,母亲是一家国营企业的营业员。那是一个物质生活资料十分匮乏的年代,那时的单位是没有福利房和职工宿舍的,学校考虑到父亲的困难,分配了四百多平米的空地给父亲,盖了两间土房,算是有了自己的房子。值得高兴的是还有菜园子,种上蔬菜,家里几乎不用买菜了。现在说起这些,还有点田园式的清新感觉,可是在当时,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因为处于县上的一个边缘化的偏僻位置,每到下雨时脚连同鞋子陷进泥里拔不出来。一旦遇到下雨天,家里的房子都会漏雨,滴答滴答的和着屋外的雨声。都说屋漏偏逢连绵雨,我当时还不知道这句话,现在想来那时的生活真是清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10年的时间,后来母亲单位分了福利房,生活条件也渐渐好了起来。

2000年正值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母亲所在的单位破产清算,企业倒闭了。下岗后母亲和一家农户在农村合作经营农民合作社,从建厂房开始,经过8年的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农户的信任。同时,2001年6年我从邮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大型国有通信企业做出纳员的工作,由于机缘巧合,后来到市人社局工作。

近日局内号召年轻干部学习《弟子规》,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意义深远。它作为我

们做人做事的规矩,令人读后深感惭愧,其中一句:“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我们自己有能力,不该自私自利,要多帮助别人。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就是一个知恩图报、有血性、爱国爱民的草根英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弟子规中的这句话。陈光标的义举可以说得上是“达则兼济天下”了。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讲,最多也是独善其身,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人民群众,是需要有民生情怀的,哪怕是只有为他人奉上一杯清茶的能力,那也是对人民的关怀与付出。

我时常想起童年时代,那时社会普遍的贫穷,可是大部分人都有丰富的人情,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关怀,人情义理也不曾被贫苦生活所昧却,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家里的饮用水是到邻居家的水井取来用,正是人情义理最好的象征。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中不失去人的温情。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总会有一些卓越的人,就好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些清悦的鸟声一样。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有为的青年,都想为社会,为他人“奉茶”,只可惜到后来大半的人都消磨了意志,同样地,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踌躇满志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因为缺少一种无言无私的胸怀,便不能实现“奉茶”的理想,我想这是寂寞而悲哀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