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的慨叹。七八句又闪现由彼此遥隔而书札难通引发的哀愁。整首诗结构起伏曲折,心象层层叠出,跌宕而纠结的思绪映照出诗人流动不定而又深邃飘渺的内心,这既使得诗境在种种心绪错结中更显幽微恍惚,又构筑起一种具有浓重感伤意味的情绪氛围。这种利用视觉变化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在七绝《夜雨寄北》中也同样使用得非常巧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句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中的虚境,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回环往复中有发展变化,极富风调美,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长的感情。
他的结构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几种相关意象的平面缀联,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这样的诗气势缩小了,内涵却扩大了,它要求读者投入更积极的参与、更多的联想。
第二,李商隐诗歌对六朝诗风有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等。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清丽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大诗人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李商隐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心中因此而深藏了痛苦,这种痛苦经过千回百转地咀嚼,写成诗歌,便已融入了诗的意象之中,因而显得深远悠长,感人至深,有一种缠绕回荡的韵味,诗的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象征内蕴。他学得《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手法,将难以明言的事实隐藏起来,而将其悲愤、感慨通过典型物象和不同色泽音调共同构成的意象、氛围、境界显示出来。在李商隐的诗中,意象、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首先,我们看到李商隐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诡谲、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比如《锦瑟》诗中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人们感受到的只是揉杂在一起的惆怅、感伤、失意等丰厚的意蕴和错综纠结于其间的寂寞的情思,只能总体上欣赏,而不能作具体的剖析。这种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境界,正是无题诗别具一格的风味所在。此外,感觉凄凉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
李商隐爱情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有着朦胧的意境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最突出的是《锦瑟》。从诗的首尾两联中,可以依稀体味出作者是在追思年华,为那美丽、凄凉的往事而无限感伤。而整首诗的意境显然给人以飘忽幽邃之感。另一方面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那个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如《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首联明写昨夜,颔联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则再回到自身。结构安排上虽有“理”可循,但意象究竟不能实指,主题呈现多义。《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或可视为写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凄伤悲苦,但其中也寄寓着坐着自己爱情的失落与身世的坎坷之感。颔联赋而含比,明写室内外环境景物,暗寓估计境况中时时牵引的情思,由于综合运用隐喻、谐音等手法,务求深隐,读来不免费解,有着朦胧的意境美。
李商隐爱情诗写得朦胧迷幻,构成了一种显著的特征。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歌终究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定的艺术特色总是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的。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李商隐通常不是直接抒发单纯明了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他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动不定的,有时连自己也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转达,因而只能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但是,诗人也不是没有控制晦涩的程度,他还是作了必不可少的点明,像《锦瑟》诗,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华年”,却让人们了解其范围是在对过去美好年华的追忆。所以,这一类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绪却是可以感受的。总之,李商隐爱情诗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
李商隐爱情诗还继承六朝诗风的设采繁艳,词皆缛丽。他的爱情诗大都词采缛丽,所谓“艳情尤丽”(许学夷《诗源辨体》)或谓“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王夫之《唐诗评选》)。像众多《无题》诗和虽然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用语绮密,色泽艳丽。要指出的是,词虽缛丽,却无板重之嫌,原因是绚中有素,搭配得好。难得的是,诗中语词的绮丽总与意象的五光十色、情味的含糊、境界的朦胧同生同存,故读者读诗,未明其义,即被它所深含的难言之美所吸引。这在李商隐的众多无题诗中皆有如此审美效应。由于李商隐惯于使用史事、神话创造朦胧境界抒情达意,故所用语言多与史事、传说有关,如瑶台、碧城、凤巢、蓬莱、玉殿、琼树、兰丛、金莲、灵府、素娥、婵娟等,就显得高华典雅。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无论是直观方式的心灵折射,还是朦胧形态的情绪传递,它们都或明或晦地摹刻着作者特定的心理情状,这种心灵的体验在更多时候贯穿着痛苦人生形成的忧伤的情结。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感伤的心灵化与情绪化的风格,使得李商隐的诗更显出其情感的魅力。
第三,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大量地使用典故叙事、抒情、寄慨。他不仅熟悉典故,而且精于用典。他在诗中大量用典,多用典故既有历史事实,也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而且他用典往往讲典故置于叙事、议论之中,或者说是借用典故叙事、议论,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忌讳,能比较充分地言志抒情,话又说得婉曲含蓄。在典故的运用上,李商隐继承了屈原以来的“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委婉含蓄,言近旨远,“寄托深而措辞婉”。这固然造成了他的诗歌隐晦难懂,但是也因此形成了李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而酌不竭”的独具一格。
李商隐脍炙人口的诗作《锦瑟》里的使用的典故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此诗中间四句用典,朦胧的意味更浓。但又使人深深感受到往昔的事和人如像“晓梦”似地迷离短暂,“蝴蝶”似地优美翩跹;“春心”那样热烈眷恋,“望帝”那样忧伤痛苦;清纯凄凉犹如海上明月、月下泪珠;最后却又如玉上青烟,冉冉消融在暖日之中。这都使人有回肠荡气之感。李商隐对典故的创造性运用与结构布置的特殊性形成了这种朦胧美。就用典而言,李商隐不但在诗中融入大量的典故,而且常常对它们赋予心得解释,甚至增如其原来所没有的内容,并将相互没有关系的典故根据自己的需要置于一体,从而传达一种内心的感受。再引《锦瑟》一诗中的四个典故为例,“庄生”句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身化蝶之典,但《庄子》原意是在说明“梦”与“觉”(梦中的景象与醒后的景象)并无截然的界限,且根本没有说那是黎明时分所做的梦,李商隐却舍弃“梦”与“觉”难分的原意,从而突出了梦境之美,并称它为“晓梦”,进一步强调其短暂、恍惚,同时改“化”为“迷”,使其内涵更为扩大。“望帝”句用的是《华阳国志》中周末蜀国君主杜宇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暮春悲啼而至于口中出血的典故,但据原典,只能说望帝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暮春啼血的杜鹃,这心事本非“春心”,经诗人如此一改,遂变凄厉为缠绵。“沧海”句用的是《博物志》中海里鲛人哭泣时泪流成珠的典故,但原典并未言及月亮,诗人增入“月明”,使大海与珍珠都蒙上一层柔和的清辉,又将鲛人泪改化为珍珠上有泪痕,更有凄凉的意味。“蓝田”句所用典故不知其出处,中唐诗人戴叔伦曾将“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比喻“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诗景,但从以上三句来看,诗人所追忆的往事必甚热情而凄艳,并非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所以,运用此典当是说梦中的蝴蝶终于如玉上青烟般地消失。总之,这四个典故都是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以此传递心灵特定的感受。其用典的意思难以具体而明确地落实,具有模糊性;典故之间本没有牵连,各自独立,但出现在他诗中,也许已有某种内在联系,却未明言,因而可以引发读者种种联想,使全诗蒙上一层朦胧幽晦的色彩。但它们在整体上所传递出的一种迷茫、失落与忧伤的情味,同诗歌首尾两联惘然自失的悲慨交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尽管朦胧仍能使人体味到的人生惆怅感。
还有我们不难看出,李商隐用典时多能沿用典故的本来含义,但出于表达感受的需要,也会活用典,或翻出新意。因为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所以他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有充分的感受,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常常把典故生发演变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举《嫦娥》为例,诗作虽咏嫦娥之事,却一反乞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写法,极写她成仙之后“高处不胜寒”的凄冷情境,借嫦娥对女冠的寂寞孤独寄予思念与同情。这里明显有心境孤寂的诗人的影子,清高伴随着孤独,对此,诗人既自赏,亦自伤,可以视为他对自己处境的心灵独白。由此可见李商隐活用典故的高妙之处。
李商隐天赋极高,又敏感多情,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作中所流露的又多为要眇蕴藉之情。但是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因而他爱情诗的艺术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