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教学学生兴趣激发思考的论文

文章 2019-07-14 04:42:35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到来,以兴趣为内驱力的课堂教学也随之而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告别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角色发挥新作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和谐课堂;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自主探索,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严肃的表情和严励的话语,学生望而生危,岂敢大胆质疑猜测呢?这样的氛围不但使课堂沉闷,而且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通过两种学习环境的对比,我们清析地发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才是学生理想的课堂。以近视的形成为例,讲到近视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怎么能成像呢,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提得十分精彩,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大家对近视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从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初中生物学科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成、细胞的特点等,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另外,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动手欲强。学科特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自然统一,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先天之本,但是这还需要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现动物细胞的结构,采用动画形式播放植物生长过程,演示花开过程等。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的过程中,学生将新学知识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堂生动化、民主化、和谐化,有力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初中生物教学激情无限。比如实验活动,它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的主要活动形式,它不但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再如,校外教学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例,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池塘边寻找蚯蚓。通过寻找蚯蚓这一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由以上教学实例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及大的推动作用。

三、以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是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教学设计必须得当,各个环节的知识层次也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才能逐次深入,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教程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此外,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到极致,彻底消除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良认识,教师应善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如模拟、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等,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生物的奥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忱。

四、以体验式实验桥梁,加强学生与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生动手欲望强烈,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生物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由于大多实验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内容,而有些学生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实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导入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道具:塑料软管、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前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会让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概念。实验过程:第一步,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分别标号a、b;第二步,准备两个气球,一个用嘴吹另一个用打气筒打,可以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第三步,将用嘴吹的气球通过塑料管插入到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第四步,将用打气筒打的气球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第五步,对比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如此,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对该课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善于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2010(56).

[2]赵杏利.浅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J];无线互联科技,2012(5).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