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冀教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生命离不开绿色”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确会让我们为植物世界的多样、奇妙而赞叹。《爬山虎的脚》会令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非常细致入微。读完《门前的小树死了》一文后,我们会不禁感叹一个十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绿叶的梦》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鸟的天堂》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一种时静时动、神秘的美。
学习本单元,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关爱绿色生命、爱护绿色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一切,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9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5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绿色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16《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仇春霖的少儿百科全书《叶绿花红》的序言,作者抓住“形形色色”这一文眼,从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与“奇趣无比、五光十色”两方面,采用对比、排比、列数字等手法,以流畅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奇妙的绿色世界、对生命的满怀热爱。
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除了让学生通过读书识字,激起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外,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子、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表达,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和表达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都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谈谈 “形形色色”的意思。(学生畅所欲言。)
2、师:为什么说植物是形形色色的?课文介绍了哪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呢?带着一份好奇走进植物王国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达到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2、借助工具书或其它形式,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记录下来。
3、检查生字、词语、读书情况,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理念:学习贵在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初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字正腔圆的读书习惯,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自主分析识字的习惯,有疑问要弄个水落石出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思考:植物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勾画出有关词句,还可在书旁写下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只是初步了解,不做过高要求。 (设计理念:“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加思索不读书”,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正是本学段的阅读要求之一。)
四、基础性作业
1、积累生字词,书写规范、整洁。
2、进一步熟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3、文中有趣的句子很多,我想把它们积累下来,记在心里。
4、结合课文,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设计理念:课本只是学习的范本,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才是站在大语文观角度的教学,因此,搜集与整理资料很重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任教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3、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段短片。
1、 教师声情并茂地说:
每当我们欣欣然睁开双眼,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植物:有熟悉的花草树木,有罕见的奇花异草,它们或高或矮,或大或小,习性万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为庞大复杂的植物世界,增添了一份趣味与生机。到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有四十万种以上,还有许多植物等待你的慧眼去探寻发现!
2、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发表感受。
回答预设:庞大、复杂、奇趣无比、神奇、不可思议、五光十色、种类繁多??
3、教师适时板书:庞大复杂 奇趣无比
二、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过渡语:庞大复杂的植物世界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朗读课文。并且请同学们动动你的小笔头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批注。
1、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并做批注。
2、汇报读后收获。
知识点:
第一部分
l、植物的生存环境很多(这些植物,有的生活在高山上,有的生活在平原上,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
㈠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植物生活环境广泛)
㈡除了书中介绍的这些地方,还有别的地方生活着植物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补充植物的其它生活环境。
㈢这个句子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
㈣这句话中重复的词语是什么?你能再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学生造句)
篇二: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 :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 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
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 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
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 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
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 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 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 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 )、( )、( )
它一来,就( )( )( )( )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缓慢、温柔的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2。下雪的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来读读课题?
你都听过什么声音?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 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 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 小组交流补充;
(3) 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3。秋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 绚丽 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美丽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繁荣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色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学生畅谈)
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文识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