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悲剧艺术

文章 2019-07-14 02:58:58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鲁迅小说悲剧艺术的产生根源、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即打破传统的小说“大团圆”的结构模式,揭露“吃人”社会的现实悲剧,用悲剧的质询与控诉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精神革命。

鲁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取得这样辉煌的创作成就,除了他透视社会、解剖人生的政治热情和思想深度外,还与他自觉地在小说中运用悲剧艺术有关。鲁迅的小说正是实现了悲剧艺术的原则,从而获得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经久不衰的审美效果。下面本人拟就鲁迅小说悲剧艺术的产生原因、表现特征以及深远意义诸方面谈点自己的粗略见解。

一、鲁迅小说悲剧艺术的产生原因

第一 社会根源

文学是社会的反映,鲁迅的小说集中地反映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病态面貌,充分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表现了它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甚至和封建主义相勾结,阻挠革命的发展,因而这个革命最终失败了。而以“五四”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指导,但由于领导者年轻幼稚以及没有同广大农民结合,所以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鲁迅小说反映的现实,是那个悲剧时代的真实写照。

第二 思想根源

1925年以前的鲁迅,还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用来解剖人生和社会的最主要的武器是进化论和个性解放。鲁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引申达尔文学说里辩证主义观点,因而进化论使他坚信未来。个性解放鲁迅也不是把它作为目的,而是作为达到民族解放乃至社会解放的途径。由于鲁迅对社会黑暗消极面看得多一些,对光明积极面看得少一些,所以他的思想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悲剧精神。当然,鲁迅思想的悲剧精神绝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闪耀着理想主义的思想光辉。

第三 作者的悲剧观

鲁迅认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对传统大团圆主义文学的有力批判。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也就是真善美暂时被假丑恶所压倒,光明、正义和进步的力量暂时遭受挫折,遭受毁灭,其中必将包含着血与火的搏斗。(二)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表现出来在时间上它不是偶然的,在空间上它不是一个点。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三)“给人看”说明这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已经成为审美对象反映形态的艺术,使人奋发产生审美愉悦心情。

二、鲁迅小说悲剧艺术的特色

(一)选材严,开拓深

“五四”前后文坛上的作家大多描写男女恋爱风花雪月,而鲁迅把他所见所闻的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景况再现于笔下。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深刻发掘题材的内在意义,突出一个或几个与社会和人民有关的问题。如《药》、《阿Q正传》、《风波》等,是以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政治事件为背景,借以表现主题。《孔乙已》、《祝福》、《伤逝》、《离婚》等,把人物的悲剧原因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揭示出这些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制度。可以说《呐喊》和《彷徨》这两个小说集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

(二)以典型化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鲁迅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所说的拼凑,并非随意生拼硬凑,而是采取许多内在的神貌相同或近似的人物,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手法,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狂人、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还有《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风波》中的赵七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封建顽固派人物,成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上第一流的艺术形象。

(三)小说结构形式多样化

1、单一线索结构。以一个中心线索贯串整个故事情节。如《一件小事》分撞车前和撞车后来写,结构分明。《社戏》从看戏前写到看戏后,按时间顺序组织结构。 2、两条线索结构。《故乡》主线写我,副线写闰土。《药》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痨病,暗线是革命者夏瑜被反革命者残害。3、截取生活片断结构。这是通过几个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孔乙己》属于纵向片断型结构。《阿Q正传》从总体看是纵向结构,但其局部又是横向片断型结构。4、采用倒叙和补叙的笔法。如《祝福》,先写祥林嫂之死,然后补叙她悲剧的一生。《伤逝》从涓生搬回会馆、追悔子君之死写起,然后回忆他和子君认识、相爱、同居、分离、子君死亡的悲剧过程。

三、鲁迅小说中悲剧艺术的意义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悲剧艺术中,悲剧主人公往往都是才华超众、本领高强的人物,他们和厄运进行顽强抗争,但是最后不可避免地都遭到失败和覆灭。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描写的是资产阶级带来的种种悲剧,主人公大多虚伪贪婪。作家们或者从人性出发去揭示性格悲剧,或者从人道主义出发去揭示社会悲剧。与上述两种悲剧不同的是,鲁迅作品中的主人公既不是叱咤风云的特异人物,也不是精明自私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而是微乎其微的普通庸众,他们大都是不觉悟和愚昧麻木的。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它既是阿Q的性格特征的体现,又是统治阶级思想的曲折反映,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再如孔乙己的不肯脱下长衫,祥林嫂再嫁时的反抗,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历史的民族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鲁迅通过小说悲剧艺术来“疗救”精神病毒者的灵魂,即改造国民性,这正是鲁迅伟大和深刻的地方。

由于鲁迅着力描写的是普通庸众的悲剧,又由于鲁迅在写出社会悲剧的同时,着重写出了人物的精神悲剧,因而扩大了小说悲剧作品的审美范围,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思想容量,从而使他的作品获得了很高的审美价值,产生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