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鉴赏评价

文章 2019-07-14 02:49:55 1个回答   ()人看过

结构分析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5]

《弟子规》体系出自《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共八章:

第一章 《总叙》——教育之道;

第二章 《入则孝》——孝敬之道;

第三章 《出则弟》——兄弟之道;

第四章 《谨》——修身之道;

第五章 《信》——为人之道;

第六章 《泛爱众》——处世之道;

第七章 《亲仁》——择师之道;

第八章 《余力学文》——学习之道。[6]

观点争议

2011年1月份,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为此,要求中小学需要选择地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则通知引起了争议。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校长李庆平说,当前低龄孩子中的 “读经热”过于泛滥,其实家长和一些学校的功利性目的大于对思想精神内涵的考虑,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多认字、要听话,而学校则是为了打造学校品牌,多卖书,忽略了对经典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引导,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需要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规范。湖北黄冈市高中语文教师周洁认为,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关键不在于所读的文本本身,而是外界的引导,我教了20多年书,没见过学生因为学了《孔雀东南飞》就自杀殉情,也没见过学生学孔乙己去图书馆偷书的。“孩子的价值观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社会道德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易受不良思想影响,更应该追问社会环境和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材本身。”[7] 青岛国学学会副会长张轶西认为,国学不能桎梏孩童的天真随性。他见到很多教师强硬要求背诵《弟子规》,“没有任何讲解,更不允许学生质疑”在他看来,《弟子规》是争议最大的清末训诫课本。“和《三字经》相比,虽然都属于孝悌忠君体系,但《三字经》更多注重知识性及个人修养,《弟子规》规诫太多。”“完全权威”教育压抑了孩子的独立思维和思辨能力。在张轶西看来,教育最忌讳灵魂的压迫,《弟子规》属于国学的识字教材。不少学校教育有误区,他们认为学生不易驯服,希望通过推广《弟子规》里的训条让他们听话。“我一直把国学当作教育解放的利器,而不是束缚大脑的钝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下一页:李白作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