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校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有效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文章 2019-07-14 02:49:46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农村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如何促进农村中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摆在农村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本文仅从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村职校;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和促进学生获得健全的个性发展,应成为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观念必须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走出误区、实现转变、更新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健康发展。

1当前农村职校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自主发展,导致个性发育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导致不断升高和流失率和辍学率。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职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有自责倾向,13.2%学生有恐怖倾向,11.8%有冲动倾向;5.7%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学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根据对部分职校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自己富有个性,缺乏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2正确认识职校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㈠职校教师主动转变师生关系观应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首要选择。

近年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迫切需要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提出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需要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一种基础性在认识。

㈡职校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定位决定学生个性的培养方向和路径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实现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事实上,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

㈢职校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运用应贯穿学生个性培训的全过程

职校老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教学技能多样化。首当其中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使学生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3转变农村职校教师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㈠职校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突破口,丰富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学生的理想是丰富的也是高尚的,然而他们思维单一、未谙世事,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加强思想引导,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师生间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自我发展个性。

㈡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 。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通过构建全天候的实训实践教学机制,培育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通过丰富选修课内容和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满足个性特长发展空间需要,提高整体素质。还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㈢提高职校教师的人文素质,为农村职校学生个性化良好发展提供支撑。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教学技能,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岗位工作经历和体验,要走出普通教育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程式,要突破理论常规教学俗套,以专业能人、创业能手的素质和形象来启迪和激励学生,引领学生提升创业意识和职业素质,增强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回馈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和谐关系构建的能力,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最终达到人人共参与、师生齐进步、全社会共同取得全面和谐发展。

以上几点是转变职校教师教学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其中路径。总之,农村职业学校是培养适应产业需要、融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顺应社会变革、转变人才观和教学观、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技能硬、品格高、能力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才能在实现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2]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3]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 职教论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