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
1、感知课文。
录音机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
欣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长城有多长?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
(5)课文里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拟人)这里为什么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后两行诗。(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
三、自学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雄伟、壮观的景象,而京杭大运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交流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
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着重体会运河如“绸带漂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河的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所付出的艰巨劳动。
4、朗读第二节。
(1)各自练习朗读。
(2)指名感情朗读。
(3)同桌间互相品读。
四、总结深化
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该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1)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长城”、“运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
总结:“长城”、“运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故宫、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
板书设计 :
1、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
人间奇迹 运河(秀丽、动人) 劳动人民创造
课后反思:《长城和运河》一文中所描述的两大中华奇迹,本班多数学生只是闻其名,并没有观光过,所以,对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无法感受到,对于它们修筑的历史背景,修筑过程及其作用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有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美读成诵,让学生感悟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