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师论文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给日新月异的课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而在这股春风中,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这里暂且仿用一下孟子“民本主义”),无疑让人感受最深。
一、课程标准的人本主义
1.从教学目的看
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对语文教学全新的规定。特别要注意的“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它是对语文学习功能、目的、方式的重新定位,它不同于以前的“语文能力”。“能力”是在短期强化训练中形成,而“素养”则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熏陶感染而养成的。课程标准从人的发展角出发,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人的素养上,这为学生进入社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2.从教学内容上看
从新课程标准中看,无论阅读、写作,还是口语课文,始终贯穿着“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一主题。在这一主题指下,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能力培养,而是运用中华民族的丰厚的文明遗产和人类优秀的文化来熏陶人的感情、性格,培养人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这些都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3.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来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教师不再是传道、受业、解惑者,而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际是就是鼓舞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应不求划一,崇尚自然。这一切都是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
4.从教学评价上看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对学生应多加激励”,“从正面加以引导”,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评价要求,无一不体现了课程标准尊重人的人的人本主义思想。
5.从教学资源上看
课程标准建议的教学资源大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小到“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的生活话题”。特别是把“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的生活话题”引入教学,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始终贯穿了人本主义思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做呢?
二、人本主义思想下的语文教师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的领导是好领导,同理,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特别是在课程标准的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就应该做受学生欢迎,为学生服务的好语文教师。
为学生服务,首先就应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采取的是奴化教育,把教师“神化”,称什么“天地君亲师”,还说什么“传道授业解惑”,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学生对老师所传的“道”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奴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在创新教育的历史时期,作为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塑造他们”。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认识水平,接受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在架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把桥的一端架在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上,使学生通过桥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彼岸”。
为学生服务还应防止产生“包办”的现象。“包办”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特别是与高考有关的知识一点一滴地都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和接受能力。这种做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创新教育的今天,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这种做法是千万要不得的。
2.课堂教学要民主化
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沟通,这就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要民主化。
教育的本质是造就人,学校应该成为人才的摇篮。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全过程中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这时,教师就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教师不仅是走下讲台,应该把这块“圣地”交给学生,实现民主化教学。
实行民主化教学,首先要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到自己重要,知道你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们想法,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等于告诉学生,你赞赏他们。因为没有比损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显得更容易和更难于治愈的。教师要是能使学生感到他的存在十分重要,他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能量,课堂气氛也就必然会推向高潮。
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要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上,教师应由课堂的“主演”变成课堂的“导演”,把说话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自己读书,自己发表见解。教师“要善于观察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环境变化,并且以相应的方式采取行动”,适时拨亮学生的眼睛,触发起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培养。
新的时代需要的是新型语文教师,而不是教书匠。面对新世纪的创新教育,面对课程标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民主引进课堂,这样我们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自由游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让我们抛开世俗的烦恼,耐住教育的寂寞,静下心来,以学习为舟,以人本为桨,以人格为帆,驶向语文教育成功的彼岸——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