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要写《五柳先生传》

文章 2019-07-14 01:51:18 1个回答   ()人看过

古时文人多爱给自己起个雅号,比如什么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东坡居士等等,但是陶渊明好像没有什么号。有人说渊明自号“五柳先生”,那便是将他的《五柳先生传》当作自传了。萧统《陶渊明传》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沈约的《宋书·隐逸传》因袭了这种说法。但是从“自况”二字来看,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应该是影射自己,而不是明确的说“我就是五柳先生”。这正是如此,所以除了这一处提到“五柳先生”外,渊明其他诗文中都没有再提及这一雅号。可见“五柳先生”不过是为了写这篇文章不直接提到自己名字而临时编的,并没有打算一直这么用下去,因此也没有打算真正叫开了。

《五柳先生传》,现在的小孩子大约在小学或初中就学过了。文章不长,数行而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钦?葛天氏之民欤?

如果说这是渊明的实录,那么这里面还确实有些不实之语,至少开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便是故作狡狯。因为陶渊明的姓名、籍贯、祖先、住家,都是很明确的。如《宋书》说:“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甚至有人专门考证过渊明的几处住所,甚至哪几年住哪里都考证得很清楚:

《游斜川》诗在辛丑,《怀古田舍》诗在癸卯,是辛丑至癸卯,先生尚居上京无疑。……皆未迁居之言也。……《归田园》诗言宅、言屋、言后园、言堂前,即柴桑宅也。《还旧居》诗,则自柴桑偶还上京,故言周故居而已,……若迁故栗里,乃在戊申之秋。观《遇火》诗,《移居》诗,可见乃仓卒事耳。意其时故人庞通之等居栗里,故先生往从之,以为在庚戌者亦非也。且不久即还柴桑,观《庚戌西田》诗、《丙辰下潠田》诗亦可见也。五柳馆当在上京,先生未仕时事;归去来馆当在柴桑,先生休官时事;今栗里有二馆,后人之企附也。……及古人之心大著,可复引其心以断其事,此尚友之道也。(恽敬《靖节集书后》)

从这段考证我们可以知道,陶渊明曾经住过上京、柴桑、栗里几处,如果把《五柳先生传》看作渊明的早期作品,那么这篇文章应该是写在上京之宅的。虽然这段考证未必可靠,但是既然后人都能考证出来,那渊明为何本人不说呢?因为这篇文章渊明是写自己如何“不慕荣利”的,要是写了自己的真名实姓,那明显着有自吹自擂的嫌疑。可又没有别人来写他,于是渊明只好假托一个“五柳先生”了。当然有人也许会质疑,渊明既然淡泊名利,干什么还要自己写文章说自己淡泊呢?这是不是有点虚伪呢?我想,渊明写这篇文章,应该还是激励自己的作用大于自我表扬。这与渊明在很多诗文中提到“固穷”是一样的。因为“不慕荣利”说着容易,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要经常自己写诗文来激励一下自己。诗文流传出去了,自己再做不到,那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了。范温《潜溪诗眼》论“渊明出处”曾经说过:

盖古人无心于功名,信道而进退,举天下万世之是非,不能回夺。……偶然圣贤辨论之于后,乃信于天下,非其始望。故其名之传,如死灰之余烟也。后世君子,既不能以道进退,又不能忘世俗之毁誉,多作文以自明其出处,如《答客难》、《解嘲》之类皆是也。

因此我说渊明这这篇文章,是为了激励自己,应该也不为过了。朱熹曾经这样评价晋代其他人物与陶渊明: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诸本评陶汇集》)

真能说到做到,那就是好样的。因此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五柳先生传》真可谓“实录”,而没有一点自我吹嘘的嫌疑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