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碛塄学校贺丽华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小人、公交车)
教学方法:
情景演示、示例教学、自主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口算卡片(不同的水果卡片)
2+3= 8+1= 9-4=
9+1= 10-5=9-5=
(水果卡片奖励给答对的小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乘过哪些车?(挂图出示)公交车,那你乘过这样的车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乘车,瞧一瞧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一)探索连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车上有2人,从前门上车3人,从后门上车2人。
1、看画面说图意。
小朋友,三家店到了,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
3、解决问题,探索连加。
(学生进行情景演示,体会连加)指名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2+3+2=7,2+2+3=7,指名试读算式,再指导读。
①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②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4、引导学生理解2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体会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5、师小结: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师边讲边板书:2+3+2=7 2+2+3=7 )
6、思考:这两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7、 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8、随练:4+1+5=
(二)探索连减
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请同学数一数车上坐了几小朋友?(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情景)七里庄到了(出示第二幅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自主学习
1、说图意:车上有8人,从前门下车1人,从后门下车4人。
2、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
3、解决问题,探索连减
(师生情景演示,体会连减)指名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
8-1-4=38-4-1=3指名试读算式,再指导读。
①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
②你是怎样的出3的呢?
4、引导学生理解2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体会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5、师小结:哦,对了,是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减。
6、思考:这两个减法算式和以前的减法算式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呢?
7、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板书:连减)
8、随练:7-2-3=
(三)探索加减混合。
我们的公共汽车还要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投影展示图纸情景图)九棵树到了(老师手动展示第二幅情景图)
(目的为了缓解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
1、说图意:谁把到九棵树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车上有9人,后面下来了5个人,前面有1个人上车。
2、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 7+2-3或7-3+2
3、怎样计算呢?
请小朋友2人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学具摆一摆,完成在书上第45页。
4、反馈板书:9-5+1=5 9+1-5=5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第一个算式先算前面的9-5=4,再算4+1=5,所以9-5+1=5。第二个算式先算前面9+1=10,再算10-5=5,所以9+1-5=5。
5、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6、讨论: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
7、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8、师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9、随练:8-6+4=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小朋友乘车时做到前门上后门下,可真遵守公共秩序!现在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
1、老师先拿出5根小棒,再拿出2根,最后拿走3根。老师现在有几根小棒?
请观察小棒的变化情况,列算式说得数。
5+2-3=4
2、(课件出示)图一:树上有8只小鸟。图二:飞走了2只。图三:又飞走了3只。
①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愿意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请小朋友说一说,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②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减2后又要减3?
8-2-3=3
③猜一猜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叫它什么?(连减)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