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必须教与学并重论文
[摘要]教学管理必须“教”与“学”并重,“教”与“学”有机结合。管理教学,既要强化教师“教”的管理,又要关注学生“学”的研究;既要磨砺教师的教学本领,又要锤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与学如同教学质量的两只翅膀,只有师与生双翅有力,教与学两翼互动,才能使教学质量飞扬。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管理;“教”与“学”并重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新课程理念也已深入人心。然而到一些学校调研,却发现有些学校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教师培训频繁,教学管理严格,某些学校甚至在教学分析会上强求——只能谈教师问题、教学问题,不能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解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也并没有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
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放羊式”的教学管理,缺失了教师的“引导者”“促进者”角色,学习成了“盲学”。学生不同于“羊”:羊自觉吃草,会吃草是天性,而学生的学习则需要引领,需要学有目标,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手不管,漫无边际地“学”,只能是所得甚少,甚至是学而无得。
笔者认为,教学管理必须“教”与“学”并重,“教”与“学”有机结合。笔者做过多年的高中校长,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十余年,下述管理方法是笔者多年教学管理实践的体会。
一、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是有规律的,只有教学管理适当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一)狠抓常规教学
教学常规,指的是学校依照教育教学规律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教学工作模式。学校管理者要研究教学有哪些基本环节,这些基本环节各有什么特点,进而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教课、作业批改、辅导、复习、考试、评讲等教学环节抓落实、抓过硬、抓出新意,针对各个教学环节提出科学、合理的目标要求,对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备课。一要熟悉课程标准、教学文本、教学对象。二要预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易混点、教学方法、教学板书、教学工具、课堂、课后作业、教学方案等。三要统一进度、目的要求、重难点,形成共性教案、学案;同时要求教师对备课组共教案加工修改,并结合自己的班级学情设计个性化方案。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创造和利用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条件;有效指导和调控学习活动;学生积极深入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融洽;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作业。作业布置适量,分类要求、针对性强,提倡“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练优、优练;作业批改讲求时效性,全收全批;有订正、有个性化评语,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自信心旺盛的精神空间;提倡面批面改。
辅导。分类指导,答疑解难;因材施教,培优补弱。杜绝“授新课满堂灌,复习课炒剩饭;评讲课对答案,辅导课转转看”现象的发生。
复习。研究课后复习、单元复习、考试复习的各自特点和规律。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全面掌握,熟练运用,举一反三,巩固旧知,拓展新知。复习课教学提倡新颖性,讲究灵活性,坚持针对性,追求时效性。
考试。做好考前准备:对学生进行考前动员,加强考风考纪教育,重视考试能力、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勤勉奋进、坚持到底的精神。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对职工进行考务工作培训,落实各种物质准备,营造校园考试氛围。规范考试过程:提高考试的组织水平,使考试管理规范化;高标准、严要求,以良好的考风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抓实考后分析:让学生找准薄弱环节,订出补救措施;促教师挖出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工作。
评讲。讲求时效性,趁热打铁,避免拖拉延误。分析研究试卷,找出普遍存在的缺漏、失误,兼顾大多数评讲。做好统计、分析,重点讲评,加强评讲的针对性。注重触类旁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练,归纳总结规律性。注重启发性,坚持激励性:鼓起学生士气,磨砺抗挫意志。适当补偿练习,提倡“错题重做”,教育学生不重犯同一错误。
根据教学基本环节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常规教学评估标准,监控措施。通过抓常规教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促进中老年教师在熟练把握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二)落实常规管理
抓好常规教学,需要建立常规管理机制。要有管理办法,监控机制,分析、反馈系统,更新改进措施。这样才能管理到位,管出实效。
管理办法。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每学期假期期间,学校主要领导、负责教学工作的同志都要酝酿、草拟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开学前发给部分骨干教师征求意见,开学初发动全体教师讨论,进行广泛宣传;开学第一个月召开校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学校需要建立的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有: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与奖励方案》《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学常规评估与奖励办法》《岗位管理制度》等。“教学常规评估”要对教师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评估。“教学效果评估”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分类考评。无论是教学成果还是教学常规,每学期都要有一定次数的考评。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估,更要重视常规的过程评价。
年级组、教研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参与检查的人员主要是:学校业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各年级长、教务员。检查的主要类型有:每日检查上课、辅导、练习编写,每周检查集体备课,每月检查作业批改、备课、听课、拜师带徒等活动。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不定期随时抽查;对教学效果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进行检查评估;对教法的检查通过校长、主任等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及时研讨改进措施。各层各教学工作负责人每周听课不应少于两节。
分析反馈系统。每次检查、每项检查都要有总结分析,表扬批评,都要提出改进措施、努力方向,都要在不同层次的会议上宣讲并形成书面材料印发。各种检查数据,一学期进行两次汇总、评估,一学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总、评估。建立高效的信息分析系统: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分别承担不同层次的教学信息分析任务。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检查,直接获取了大量的反馈信息;管理者本身听课、评课,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班级集体活动,也获得了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期中期末考试数据的计算、分析,就有了大量的教学管理信息。通过对这些教学信息的分析,找出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清哪些是教的问题,哪些是学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对教学信息及时处理:通过对各种教学信息分析研究,制定出教学工作改进意见,然后及时反馈给各类教学工作人员。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定期召开教学工作办公会,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提出问题;通过会议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定期召开相关教师座谈会、年级教师会、全体教师会,了解情况、反馈意见,提出下段工作要求;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三)坚持常规活动
许多优质学校的实践都证明,常规教学活动是教师交流、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提炼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是优秀教师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建立教学常规活动管理长效机制,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巨大作用。
校本培训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机遇,推动优秀教师群体快速成长。根据不同层次教师需求,开展各种层级的培训交流活动。本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反思相统一、达标与提高相一致的原则,对教师实施学科岗位培训,每月至少集中一次,采取解读教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教材通研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教材培训与学科教研相结合、学科组研读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立足实际,注重实效,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新理念、学会新方法、弄通新教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校本教研活动。一要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七有”“五到位”。“七有”指:有活动实施计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题、活动记录、活动总结、活动考评。“五到位”指:准备到位、人员到位、教研组长指导到位、活动效果到位、活动考评到位。二要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三要加强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要做到:“一全”:参加人员齐全;“二定”: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一”:一节组内公开课、一个创新设计定案、一篇教学反思;“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检测考试。四要共案与个案有机结合: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加工修改,并结合自己的班级学情设计个案。在一次次集体备课的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五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引导教师把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真现象升格为课题进行研究,要有研究构想、开题报告、行动方案等,要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材料并加以整理,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学校教务处要对小课题研究检查、管理、验收。
教学大比武活动。定期组织教学大比武活动,通过比武竞赛,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研、以赛促教、整体提高”的目的。发现和培育一批课改典型,以点带面,加快课堂教学创新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通过活动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质量,促进教师全员参与,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思想,以推出一批教学标兵、教坛新秀。通过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研究课活动。定期组织研究课,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给予教师具体指导,通过说课、评课、研讨等方式,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
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展示活动,通过开展“一节优质课”“一份优质教案”“一手粉笔字”“一口普通话”“一篇优质案例”“一篇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展评”等活动,促进教师过好教材关、语言关、板书关、仪表关、偶发情况应变关和教学设计关。 培优补弱活动。“培优补弱”活动是建立在对每位学生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它不是新学期一开始就实施,而是在开学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每位学生观察、了解,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情况,吃透了每一位学生后才开始实施。它不是某个时间段的活动,而是对学生进行全程关注,关注学生一个学段的成长;它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活动,而是动态的、灵活的,是根据学生成长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的活动。
“培优补弱”活动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做认真精细的分析,要先后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会和年级任课教师会,对优秀生和薄弱生进行分析,分析其各科优势,分析其潜能优势,分析其学习特点,分析其特长趋向,分析其环境影响……然后确定培优名单和补弱名单,逐一有针对性地拟出“培优补弱”目标和“培优补弱”计划,用一个学段的时间对其精雕细刻,加工升华。
“培优”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导师制”,即一名教师指导数位学生,或几位教师集中指导一名学生。“补弱”工作除了实行“导师制”外,还可以办小班,开小灶,上小课,以扩大“补弱”的层面。这种工作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优势特长,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
常规教学活动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校情灵活选用,也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活动。
二、完善促学系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既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依靠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激励学生学习动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在养成教育中,要对学生进行讲理想、讲艰苦和讲自律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增强其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丰富的事例告诉学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实现理想就要有知识,知识是通向理想的桥梁等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敢想、敢争、敢比”的三敢精神。敢想,要有人生目标,规划人生宏图;敢争,面对剧烈竞争的社会,不怕竞争,敢于竞争,敢争第一;敢比,把远大理想、近期目标与阶段要求结合起来,制定规划,与不同时期的自我比,与同学比,与先进比。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依然要学习刻苦,讲四股劲:韧劲、钻劲、挤劲、恒劲;依然要生活艰苦,现代化不仅仅是高质量的享受,还包括效率、竞争、忘我劳动等,让学生懂得苦难好做人,苦尽甘才来;依然要能够承受痛苦,克服娇气、骄气、傲气、怨气、怒气。培养学生遇败不馁,甘于寂寞,愈挫愈奋的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扬起鞭子,自我鞭挞,自加压力。教育学生要想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自胜者雄。指导学生通过纪律强制法、计划约束法、目标鼓舞法、道德规范法等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
(二)重视养成习惯培养
教育在于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良好的个性习惯是一个人成才的决定因素。良好的个性习惯要靠良好的育人环境去熏陶,良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良好行为去营造。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学校要有自己的学生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一日常规”。学校要有规范学生行为的具体措施,诸如实行领导值日、教师值周、学生值勤、管理人员巡查、班主任跟踪考核“五管齐下”等方法,确保学生管理系统高速高效运转。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建立从严从细从快的考核、反馈系统。坚持日检查,周公布,月总结,奖罚分明,把学生的行为与班级评先、学生评优、班主任岗位职责考核结合起来。坚持“五全育人”:一是“全员育人”,每位职工都要注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和教育学生;二是“全程育人”,对学生的教育在时间上不留空挡;三是“全方位育人”,对校园内每个角落都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四是“全面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社会育人”,开放办教育,让公检法司及学生家长参与育人,树立大教育观。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不少教师对此感到茫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学校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要有所作为。比如:引导任课教师制定各科作业规范要求,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本校的《学生学习规程》《班级学习常规》《课堂学习常规》《自习课常规》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制定《学习方法××条》以及引导教师研究制定本学科《学习规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指导,既要总结具有普适性特点的学习基本环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规律,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习惯;既要利用班会、集会和各种文化设施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渗透,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忽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学校应该建立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制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倾听他们的心声,既做他们的导师,又做他们的亲密朋友;既要读懂他们的共同心理,又要读懂每个孩子的特殊心理;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又要适时点出他们的不足。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分享他们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士气,帮助他们学会查找美中的不足;当他们寂寞、孤独和遇挫时,走近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善待他们,帮助他们在失败时看到光明和希望。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牵手走过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沟沟坎坎。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