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的美与意境
王维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脱俗、淡远的风格一直备受历朝历代诗人追捧。
王维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工笔精细更胜谢灵运、谢朓,一首诗仿若一幅美轮美奂的泼墨山水画,美的动人心魄。他又善以禅趣入诗中,使诗不仅仅为诗,更上了一重让人妙想入神的境界,形神兼备。脱俗、淡远的风格一直备受历朝历代诗人追捧。王维凭借着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寓禅于诗”在诗坛独树一帜。苏轼曾这样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一、王维山水诗中的禅趣
王维善在诗中融入禅意,意境清静而淡远。他不是把自己融入到山水自然中去,而是更上一层,超然物外。以一颗澄净无杂的心体察、默想,把花草的气息、泉水的叮咚、高山的静默都流于笔下,使其诗流动自然,一改不少山水诗的呆板和死寂。王维是史上第一个完成了将谢灵运的山水诗传统和陶渊明的田园诗传统的融为一体并发扬的诗人。山水田园是他的感情寄托,青山绿水、一花一木都莫不含着他悠远的情。该怎么形容他诗歌的语言呢?丰缛而不华靡,精美而不雕饰,明净而不浅露,自然而不拙直,染得陶渊明诗语言的“清腴”,却更有色泽和光彩。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不得不说这首诗诗人的境界让人折服。在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心中涌动着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假雕饰的纯美诗境。
二、王维山水诗的画卷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一副明净悠远让人心驰神往的水墨画卷。外景的事物承载着诗人的闲适心情,将个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鸟鸣涧》一诗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刻画了一副极幽静的春山月夜图景。人闲桂花落,一个“闲”字并不是说明周围没有纷扰,而是诗人内心闲静的充分体现。由于“山静”,所以人静,而人静又缘于心静,因心境空明,诗人能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觉察到桂花的坠落,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形成极富山水田园层次感的视觉景象。人的心在“春山”里,相互契合,相互作用。而诗中的花落,鸟鸣,月出这些动态的表现则是反衬春山的静。以动衬静,使“鸟鸣山更幽”的效果更为显著。这是一首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美的极致而脱俗。
三、王维的音乐家气息
王维其实就如音乐家一样,可以以其气质入诗,这也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王维有诗人的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有画家独具一格的慧眼,亦有一双东西世间之声的耳。他置身自然之中,体味着自然界美妙的无处不在的声音。落花的声音,鸟儿的蹄唱,虫儿的鸣叫,以及深山中若隐若现的古钟声。诗中流淌着这些大自然平凡却悦耳的声响。他总是能最准确的对其进行捕捉,并用自己的笔静静描绘。所以我们今时今日读他的诗觉得极具魅力。唐人殷潘在称王维诗歌"着壁成绘"的同时,又称其"在泉为珠" 《史鉴类编》将王维的诗又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这些都注意到了王维已经将声音巧妙的融入了自己的诗歌中去。唐代是妄为生活的年代,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音乐较为鼎盛的一个时期。音乐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同时也带给了诗人们新的创作灵感。如大诗人白居易,韩愈,李贺等,都有作品摹写观乐时的音乐声响:或描写音品,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或模拟情状,如"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或用不同角度描绘声音,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等等,不胜枚举。不过,王维没有一首诗是直接描述声乐的。那为什么我们又说王维擅长以音乐家气质入诗呢?昔伯牙鼓琴,其高山流水之志,正与王维诗歌的声情气韵相合。所不同的只是,感动王维的则纯来自于大自然。王维在诗中传达的,完全是大自然的音响在他心弦上的鸣奏。
所以,王维的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声响,但是今时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诗中欣赏到深山林中空灵之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可以欣赏到他的无人之境却耳中有钟声的意境“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传统的乐论认为:"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音乐的美不是人赋予的,而是它本身就很美。音乐为什么这么美,是因为他们能传达自然的声音,尤当音乐能应天地之节,表达先于人而存在的"天 籁"时,这种乐声就是"及天地至和之音",是音乐中最美的声音。而王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相当漂亮。
四、总结
王维诗中的美不仅仅是其中的禅意,不仅是他画卷一般的描述,也不仅是他以音乐家的气质诠释着自己的诗歌。是王维独特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歌一派。王维已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形成的诗风成为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标志。在宋代以后更是发展成为了人们公认的文学标准,对以后的历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