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其二

文章 2019-07-14 00:55:42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王安石的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的其二写出诗人掀雷挟电的气魄与笔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1]其二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2]。

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3],崖岸斗绝悲猿猱[4]。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5],朝朝暮暮能云雨[6]。

以云为衣月为褚[7],乘光服暗无留阻[8]。

昆仑曾城道可取[9],方丈蓬莱多伴侣[10]。

块独守此嗟何求[11],况乃低回梦中语。

【注释】

[1]葛蕴:北宋诗人,与王安石同时。曾巩《元丰类稿》有《答葛蕴》诗云:“得子百篇作,读之为欣忻。大章已逸发,小章更清新。”葛蕴“百篇作”中,有《巫山高》一诗,属“大章已逸发”者。《巫山高》:汉乐府诗名,这里是葛蕴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2]偃薄:犹卧临,堵塞逼迫之意。

[3]冥冥:昏暗,指山峰高耸入云看不清。

[4]斗绝:即陡绝。

[5]神女:传说中的巫山女神。

[6]“朝朝”句语本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7]褚:丝绵衣服。

[8]服:犹乘,使用、驾驭之意。无留阻:指来去自如,出没自由。

[9]昆仑曾城:传说中的神仙住地。传说昆仑山有曾城九重,高一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10]方丈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两座仙山。

[11]块独:孤独。

【导读】

作者写此诗纯为追慕“飘逸”之风格,所谓“飘逸”,就是指驱驾气势,驰骋想象而构成的风格。全诗前半写巫峡之高峻凶险,后半写神女的朝云暮雨、独处巫山,虽无深刻意蕴,却有丰富的想象、奇诡的语言、浩荡的气势和飘逸的风格,而成为一代杰作。叶梦得《石林诗话》载欧阳修之子欧阳?述其父自评语,谓:“吾诗《庐山高》今人莫能为,唯李太白能之。”读王安石这首《巫山高》也有“唯李太白能之”的感觉,因而,为王安石诗作注的李壁说:“公此诗体制类欧公《庐山高》,皆一代杰作。”

“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既概括又形象地勾勒出巫山巫峡的山形水势,气势雄伟,体现了诗人掀雷挟电的气魄与笔力。陈衍《宋诗精华录》称道:“三四两句,横绝一世,何减‘?崎乎数州之间,灌注乎天下之半’邪!是能以文为诗者,诲于天地间,为物最巨,犹词费矣。”可见对此二句是极度赞赏。所引“?崎”二句是左思《吴都赋》中语,陈衍借此指出王诗“以文为诗”的特点。确实,句中用了“于”、“亦”等虚字,以及“实至险”、“为波涛”等文章用语与句式,遂令诗作更为流走自然,造成了奔泻壮阔的气势。这正是王安石以文为诗的成功之处。陈衍还称赞:“‘山鬼’于各诗辞中,三次见面,愈出愈奇矣。‘乘光’七字,亦惊人语。”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1]其一

巫山高,十二峰。

上有往来飘忽之猨猱,下有出没瀺灂之蛟龙,中有倚薄缥缈之神宫。

神人处子冰雪容,吸风饮露虚无中。

千岁寂寞无人逢,邂逅乃与襄王通。

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栊。

象床玉几来自从,锦屏翠幔金芙蓉。

阳台美人多楚语,秖有纤腰能楚舞,争吹凤管鸣鼍鼓。

那知襄王梦时事,但见朝朝暮暮长云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