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七夕节的人物故事

文章 2019-07-14 00:38:36 1个回答   ()人看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七夕便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是从古至今,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比比皆是。有关七夕节的人物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最早是记录在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的,原文是:“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后人根据想象逐步加工,最终流传成了一个很美丽的爱情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的牛家庄里住着一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大家都叫他牛郎。牛郎的父母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他从小跟哥哥和嫂子一起生活,每天,牛郎都帮着家里去外面放牛。

有一天,牛郎又跟往常一样去山脚下放牛,突然他发现在草深林密的山上,好像坐着一个老人,他感到很奇怪,就往山上去了,原来在半山腰的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个头发胡子都白花花的老人,老人问他:你是谁?来这里干嘛?牛郎笑着对他说:我看到山上好像有个人影,半天都没有动,害怕是附近的村民在山上碰到了什么困难,所以就上来看看。老人笑了笑说道: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这样吧,我有一件事情要托付于你,你去山那边,有一个山洞,在山洞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可以赶着它回家。到时候自然会有福报与你。说完,老人就消失了。

牛郎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那个山洞,里面果然有一头得了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奄奄一息的。牛郎就下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的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有了精神。抬起头告诉牛郎:自己本是天上的牵牛星君,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凡间,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每天天不亮,就去收集百花的露水,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慢慢的老牛病果然好了,跟着牛郎回到了家里。

一天,天上玉皇大帝的女儿织女和几个仙女姐妹一起下凡游玩,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经常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结婚后,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情深意重,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因为织女私自下凡,私自成亲,触犯了天条,于是派人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去了。

牛郎十分想救回织女,但是他一个凡人,根本就没有能力上天。后来,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只要穿在脚上,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用一个扁担,一边放着一个箩筐,担着自己的儿女,一起去天上去找织女,可是就快要见到织女的时候,那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宽阔无比的天河就出现在了牛郎的面前,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玉帝,最后玉帝答应每年的七月七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到时会有千万只喜鹊飞到天河的上空,搭成一座美丽的鹊桥,牛郎带着孩子们和织女走上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晒书晒衣的故事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 ,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 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娘妈的故事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 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 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 之际,几乎家家户户 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魁星的故事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 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 ,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 ,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牛郎织女的故事,七娘妈的故事,以及魁星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七夕故事。当然,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流传的有关七夕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但在中国情人节 的七夕这天,所有的七夕故事都应该有爱情和美好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