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4 00:28:38 1个回答   ()人看过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49~52页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第53~55页联系实际问题教学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56~57页是一次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其中第一则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第二则以北京时间早上7时为例介绍了世界几个知名城市的地方时间,让学生初步知道“时差”。

1.认识24时记时法的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时记时法,第二段是讲解24时记时法,第三段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学。

(1) 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等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

(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教材充分注意到这个难点。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天里有两个8时、两个10时、两个12时等的基础上,例题首先利用连贯的三个钟面讲述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从左边到中间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0~12时,中间到右边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12~24时。右边的那个钟面上还完整地显示了一天中的0~24时。

例题接着利用线条上的0~24时教学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换。先分别讲了上午8时、中午12时与晚上8时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试着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3) 扎实、灵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教材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普通记时法,因此第1题先把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转换成24时记时法表示。教材同时注意到学生在许多场合会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所以第2~5题着重帮助学生看懂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并练习把这些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第8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钟面上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午夜。题目要求学生看钟面想一想可能是什么时间,会做什么事。这道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2.形象地展开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

这部分教材由易到难,第53页例题的前一半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后一半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

(1) 求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一剧场”从14:00开始到16:00结束,教材问学生“播放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并不难,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并交流思考过程。把看着钟面直观思考与列算式计算结合起来,从凭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上升到在数学思考中解决问题。

(2)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求非整点时刻间经过时间的方法。

“金色的童年”从8:10开始到8:40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是学生想回答又有困难的问题。教材及时利用线段图引导他们思考,是这样处理的:

① 在线段图上表示时间。线段的起端表示8时,终端表示9时,把整条线段分成6小段,每小段表示10分钟。线段上的各个点从左往右依次表示8:00、8:10、8:20……9:00。

② 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教材在8:10到8:40之间印上红色色块,表示从8:10到8:40的经过时间,也就是“金色的童年”的播放时间。

③ 引导学生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的时间。由于线段图已经形象地显示了从8时10分到8时40分之间的时间,所以教材引导学生想办法计算这段时间是多少。思考与算法应该是多样的,学生也可能这样想:从8:10起10分、10分地数到8:40,一共播放30分钟。还可能这样想:都是8时多,用40-10=30(分钟)。教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例题中有“还可以怎样想?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的安排。求非整点时刻的经过时间,允许学生利用表象(头脑中想的钟面或画线段图)进行思考,不一定都要列算式计算。

(3) “想想做做”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例题复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第1题要分别求出一天里图书馆两次各借书多少时间,再求每天的借书时间,这里的经过时间都是以整时为起点的。第2题要分别求出百货商店、超市、快餐店一天的营业时间再进行比较,在这些营业时间里涉及了两种记时法,快餐店一天营业时间还是三段时间的和。第4题里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不在同一天。第5题列车时刻表里有很多信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合作完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周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学。第一段是了解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学习看懂作息时间表;第二段是学生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第三段是学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1) 引导学生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教材先呈现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详细地列出了一天的生活内容和相应时间,并用插图形象地表明小华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然后通过第57页(1)、(2)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回答这些问题既巩固了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又进一步明白作息时间应该怎样安排。

(2) 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教材先通过“周末一天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动?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然后教材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学生可以借鉴小华安排的时间表的形式,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计划完成制作任务。

(3)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一天安排。

教材要求学生在制作自己的时间表后,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看看各是怎样安排的。特别提出“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相互启发,使一天的活动内容安排得更丰富、更充实,另一方面让学生相互评价,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