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判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因素。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整理。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
一、课文感知
二、课文鉴赏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和尘埃
1、借用寓言说理↓(引申)蜩和学鸠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小大有区别:朝菌和蟪蛄、冥灵和大椿、
3、气势博大,汪洋辟阖↓(类比)彭祖、鲲鹏斥鴳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等明确观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至人、神人、圣人引用论证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那种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做逍遥主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具体内涵。
二、作者简介注释
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龄略小。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在《读本》里有关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3、提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⑴大鹏怒飞:读出气势和力量。
⑵蜩与学鸠:读出其渺小。
⑶大年小年:读出鲜明的对比。
⑷汤之问棘:读出对鲲鹏的赞美,对斥鴳的鄙视。
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肯定。
四、师生质疑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讨论解决。
2、教师以第1节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
⑵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
⑶蜩与学鸠不能远飞,是因为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通过三个事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尘埃,它们的运行都必须有所依托,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五、指导探究
1、作者是不是认为大鹏和蜩、学鸠之类就没有区别呢?从哪里能看出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⑴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及大寿的冥灵、大椿、众人匹之的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