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中的英雄故事
每次发生自然灾害国家都会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抗洪救灾中的英雄故事一
在这场抗洪抢险的斗争中,芜湖市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弋江区白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石硊圩防汛指挥所指挥长秦大保,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妻子患尿毒症晚期,5月31日手术,6月14日才出院,每天都需要腹透,正需要人照顾,他却因为职责所在,自6月20日起,持续坚守在圩埂大堤上,密切关注着石硊圩、城南圩、联合圩的情况,20天里只回家两次,匆忙冲洗一下后又离开了家,以致劳累到失音,说不出话来。
作为芜湖市区南大门,弋江区主要有城南圩、石硊圩、连河圩这三口圩口,防汛形势十分紧张。而白马街道境内,城南圩25公里、石硊圩13公里、连河圩6.5公里,更是弋江区防汛任务的重中之重。自今年6月下旬第一轮强降雨以来,白马街道就进入防汛态势,尤其是7月1日第二轮强降雨以来,白马街道上下更是全员动员,合力抗洪。
而秦大保,在被提拔为白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之前,干了20多年的水利站站长,对白马街道境内的水利工程比较熟悉,成为当地的“土专家”,街道上下关于防汛的专业事,几乎全要咨询他。抗洪防汛以来,他担任白马街道抗洪防汛第一副指挥长、石硊圩防汛指挥所指挥长。
从2013年开始,青弋江分洪道把石硊圩裁弯取直,新开挖了一条近2公里的分洪道。新建的大堤,受工期短、自然条件等影响,正经受着洪水的考验,虽然只有近2公里,但是多处出现滑坡险情。6月15日,青弋江分洪道启用以来,这里始终是一个重大安全隐患,也是弋江区防汛的重点。
7月1日,河水陡涨,青弋江分洪道内的水位涨了2米左右,已经超过了石硊圩的保证水位1.4米,多处发生险情。
严峻的防汛形势,让秦大保离不开圩埂,自6月20日入驻以来,截至7月9日,他已经20天没有在家睡觉了。
7月7日中午12点,记者在石硊圩上见到秦大保时,他的声音还是沙哑的。据白马街道办事处副书记茆小平介绍,此前由于劳累、用嗓过度,秦大保一度失音,说不出话来。
据秦大保介绍,7月4日凌晨,新大垾那里由于堤坝高程不够,出现险情,白马街道立即组织了200多人抢建子埂,他基本上一夜没睡;7月4日下午2点半,东湾段发生大面积渗漏,还有一处发生管涌,险情比较大,他们立即向区防指汇报,现场组织抢险。由于受地质条件所限,大型机械不能进场,抢险一直持续到7月5日凌晨3点,险情才得到控制。当夜,秦大保在圩埂现场值守。
由于抢险时扯大嗓门说话,加上一夜未睡、受凉了,7月5日,秦大保基本失音了,他想表达,但讲不出来;想给领导汇报,但说不出话来。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写纸条、发短信来进行沟通。
7月6日,领导考虑到他特别辛苦,让他回趟家,谁知他回家洗澡、换衣后,又来到石硊圩防汛现场。“石硊圩保证水位12.5米,现在水位13.3米,高出0.8米,你说我能不急么?”秦大保说。
抗洪一线需要秦大保,其实家中更需要他。他的妻子关桂兰今年46岁,5月20日在弋矶山医院被查出是尿毒症晚期,5月31日做了手术,6月14日才出院。住院期间,秦大保白天在街道工作,晚上到医院去陪护。患了尿毒症后,要么换肾,要么透析;透析又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关桂兰采取的是腹膜透析,在腹部埋一个管子,每天要装3袋透析液,共计6公斤。每两天还要打一针催红素,而且打针时不能快,要5-10分钟才能打完。医院建议家里有人专门能打针,从没打过针的秦大保,向护士学习后,尝试着给妻子打针。
但严峻的防汛形势,让秦大保无法留在妻子身边。6月20日,他开始入驻防汛点。重任在肩的他,只能喊来妻子的妹妹和婶子,轮流照顾妻子。7月9日下午,他的姐姐也来到他家,照顾弟媳妇。
自己患上尿毒症,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丈夫却许多天不回家,关桂兰心里有许多委屈和心酸。爱胡思乱想的她,一度怀疑丈夫是不是要抛弃她了。“我哪是想抛弃她,实在是这里走不开啊。”秦大保说,“对于老婆,我感到很愧疚。”
抱怨归抱怨,妻子还是关心他的安危。“保哥,你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老秦,回我个电话,我心不安”“晚上别一个人上圩埂”……一条条微信,充满着她对丈夫的无比关心,有一条微信她还这样说:“我也想去做志愿者,可身体不行。”
有着23年党龄的秦大保,知道“小家”和“大家”哪个更重要。
石硊圩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0亩,常住人口4000余人,一旦破圩,后果难以估量。秦大保就像一根铁钉,始终钉在圩堤上,同时还有无数如秦大保这样的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抗洪救灾中的英雄故事二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好民兵夏振杰五过家门而不入,把个人家庭受灾困难放在一边,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举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夏振杰,县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应急骨干分队队员。他家所在的汤山镇高楼村三角庄,在“5·25”“6·4”两场洪水中都遭受到严重冲击,数十户房屋被淹,生产生活用品几乎荡然无存,洪水带来的泥沙铺天盖地,大街小巷、居民家里满是淤泥,是我县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5月25日凌晨2点,县人武部接到第一个救援电话。年仅19岁的夏振杰顾不上自家房屋一楼进水,义无反顾的和急需要帮手自救的母亲打了个招呼离家了,紧急受命随队出征,全力突破洪水拦阻,在黑夜中挺进玉虹驾校成功营救16名被困群众。此后的十多天里,夏振杰就跟随队伍到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参与救援,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巡逻、抢险、救人、清淤、清洁等工作成了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官兵的主旋律。
5月26日,应急分队接到指令到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处清除淤泥,清洗街道。夏振杰的家就在抢险排淤路段,他只是远远的看到母亲和弟弟在屋外清洗遭洪水浸泡的家具和电器。
城南高速路收费站出口下黄金水都小区路段受山洪激流的冲击,厚厚的泥清路面坑坑洼洼急需抢修通行,夏振杰扛着铁锹从家门口路过没有停留一下,快速打通我县唯一高速生命通道对石阡县46万人民群众来说更为重要。
“5·25”灾害的余温还没散尽,更悲催“6·4”洪涝灾害接踵而来。正在恢复灾后重建的黄金水都小区及周边居民遭受洪水肆虐后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夏振杰已62岁的爷爷夏和强开的百货店铺内洪水达一米多深,店门冲毁,许多物品被洪水冲走,损失惨重。
天灾时刻、困难面前,夏振杰所在的应急分队又冲锋在抗洪抢险的最前面。6月5日,夏振杰随部队在黄金水都小区离爷爷店铺100多米的地方救援被困群众和清理巷道淤泥半天,也没有时间去帮助爷爷一阵子,又随部队开赴更需要救援的地方。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绿军装,在抗洪抢险的十多天里,夏振杰随队伍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连续作战精神,五过家门而不入,践行“平时看得出来、用时拉得出来、急时挺得出来”的训练要求,展示了忠诚为党服务于民的军队形象,军人形象。
“我们是灾民,但我们更是民兵、是战斗员”。身材高挑的民兵预备役士兵夏振杰如是说。
抗洪救灾中的英雄故事三
7月22日晚,顶着每小时五、六十毫米的降雨,一辆应急抢险车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前停下,一双沾满淤泥的雨鞋踏入车身下的积水中,只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大踏步地向前,突然一个不留神跌坐在地上。随后他迅速起身走入门厅,但紧接着又是一个趔趄,这次他没有迅速起身,表情有些痛苦地缓慢站了起来。两分钟后,他站在了全区防汛应急指挥会议室内,介绍起城区积水和抢险情况。他就是刘树才,自任区水务局城镇水务所所长以来,就兢兢业业奉献在城市排水第一线,在无数个雨夜,他都是这样与雨为伴、奔波不眠。
7月20日,在接到暴雨预警后,刘树才迅速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了思想动员、汛前物资准备和汛前巡查等工作。7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通州城区平均降雨达到152毫米,由于瞬时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城区内的运河大街、玉带路、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通惠南北路、朝阳北路等主干道积水深达50厘米,道路上积水点31处,立交桥下顷刻间水位暴涨,平均水位达到3米深,路面交通已经中断,眼看大雨就要冲进城区低洼处的平房屋内,形势异常严峻。此时,刘树才突发急性肠胃炎,正忍受着闹肚子的折磨,浑身毫无力气,几名所领导均劝他留在所里坐镇指挥,防止淋雨加重病情,但他动情而坚决地说:“下雨就是命令,同志们都在一线抢险,我作为所长怎么能躲在房子里休息!”顾不上好好养病,刘树才就带领抢险队兵分三路,一路奔赴立交桥下护送行人过桥,并着手排除桥下积水;一路奔赴街道主干线,实施人工助排;一路为低洼地区的居民送去沙袋,阻挡洪水冲击,并帮助居民排除积水。就在抢险紧张有序进行时, 南小园地区突然断电,造成玉桥中路立交桥下水位快速上涨。刘树才得知情况后,立即冒雨奔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迅速启用备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排水。由于有的路面积水很深,汽车无法通行,在一次次的道路巡查和抢险过程中,抢险队员全靠两脚趟水前行。在前往一个又一个抢险点时,好几次刘树才都因疲乏劳累体力不支,摔倒在雨水里,但他爬起来之后,又咬着牙坚持前进。同事们纷纷劝他休息一下,他坚定地说:“灾情这么严重,抢险救灾就得拼着命上!”
22日凌晨3时左右,一名醉酒行人趁抢险队员不注意,正要从潞河中学立交桥下过桥,当时桥下积水已深达3米,情况十分危急。刘树才顾不上身体劳累,带领抢险队员立即赶往现场解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救下了那名醉酒行人。经过刘树才和全体抢险队员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立交桥下的积水和道路积水在22日中午12时前全部排除,城区交通得到了全面恢复。
“大雨无情人有情”,在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区的危急时刻,刘树才用一名水务干部的职业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付出,一直战斗在救灾最前线,用最实际、最具体、最感人的表现,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谱写了一曲浓墨重彩的奉献之歌!
本文标签:
[!--temp.ykpl--]